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Link to original content: https://zh.wikipedia.org/zh-tw/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內容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標誌
主要領導
主任鄧一兵
政治委員李新科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機構類型戰略支援部隊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1號北京航天城
40°04′02.94″N 116°15′18.93″E / 40.0674833°N 116.2552583°E / 40.0674833; 116.2552583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1968年4月1日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簡稱中國航天員中心[1](英語:Astronaut Center of China, ACC),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1號北京航天城,先後隸屬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負責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工作。它是繼俄羅斯加加林訓練中心、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被譽為「中國航天英雄成長的搖籃」[1],中心座右銘是「以這里走向太空」[2]。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崗位代號為「曙光」[3]

歷史

[編輯]

1958年,中國開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當時,錢學森趙九章等受中國科學院委託成立「中國科學院581組」,下設高空生理研究組,研究「火箭飛行中的生物生命保障系統研製與訓練」課題。1960年,高空生理研究組擴建成宇宙生物研究室,開展宇宙生物學研究,並建成一系列實驗室。此外,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事醫學科學院也從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4]

文革期間,1968年錢學森在籌備飛船總體設計室時,向國防科委打了個報告,建議成立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5]。經國防科委批准,1968年4月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的有關單位在北京聯合組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當時稱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〇七研究所,簡稱「五〇七所」,隸屬國防部第五研究院[4][6][7]。該所編制定員1265人,何權軒任所長,朱玉任政委,霍俊峰、陳信、石雲峰任副所長[5]。此後3年間,研究所不停遷址,1969年從北京大學昌平分校遷至北京工業學院,1970年遷至北京農業大學舊址。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建設專門的科研區。研究所隨後建成實驗區。1978年12月,北京農業大學要遷回原址,研究所乃在駐地搭起33座帳篷,領導機關搬進帳篷辦公,同時堅持科研生產。1986年6月25日,研究所實驗樓建成,從此研究所有了自己的固定地址[4]

1970年,中央軍委批准「曙光」1號載人飛船研製任務,計劃用10年將中國首位航天員送上太空。這就是「714」工程。研究所參與了該工程的研究任務,直到1978年該工程下馬。1981年後,研究所啟動載人航天技術跟蹤研究、人體科學研究、衛星搭載生物研究等。在國家「863」航天高科技概念論證及項目研製中,研究所為載人飛船總體方案論證作出貢獻。1990年10月,中國「尖兵」1號衛星用研究所研製的生物艙搭載小白鼠進行8天軌道飛行,這是中國第一次高等動物太空飛行試驗。1992年1月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研究所承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7個大系統中的航天員系統以及飛船系統中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任務[4]

神舟五號航天服上的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標識
神舟五號航天服上的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of Space-Medico Engineering, ISME)標識

2003年,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神舟五號」取得成功。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身穿的航天服上繡有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標識,這也是該標識唯一一次出現在載人航天工程飛行任務中。

神舟七號航天服上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標識
神舟七號航天服上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標識(右胸口處),自神舟六號起開始使用

2005年,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更名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4]。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是中國載人航天領域醫學與工程相結合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主要參加單位之一,承擔航天員選拔訓練、醫學監督、醫學保障、航天服與航天食品研製、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研製、大型地面模擬試驗和訓練設備研製等任務。198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截至2015年有「人機與環境工程」、「特種醫學」兩個學科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8][9]。截至2005年,該中心有3個科研區和2個生活區[4]。該中心同時擁有中國各航天員肖像、簽名及歷次載人航天標誌的商標權[10]。自「神舟六號」開始的各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服上繡有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標識。

2008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相關組織批准,國家天文台將1997年1月2日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航天員中心星」,編號為35313[1]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原先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11]。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2016年1月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組建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先後轉隸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和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現為該部直屬單位。

歷任領導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2005年9月30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成立. 科普中國. 2015-09-30 [2018-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3). 
  2. ^ 从这里,飞向太空. 中國青年報. 2016-10-17. 
  3. ^ “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关注, “曙光”到底是谁?. 中國青年報. 2021-11-08. 
  4. ^ 4.0 4.1 4.2 4.3 4.4 4.5 劉樹棟、許衛新,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發展軼事,航天員2005年01期
  5. ^ 5.0 5.1 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搜狐,2009-07-13.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1). 
  6. ^ 航天驕子的搖籃——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神劍2004年03期
  7. ^ 宿雙寧,積極開拓進取 努力發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慶祝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30周年,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1998(2)
  8.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搜狐. 2016-08-31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1). 
  9.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概况. 中國考研網. 2015-09-11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10. ^ 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出舱肖像申请商标. 京華時報. 2003-10-31 [2018-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3). 
  11. ^ 内蒙古自治区慰问团慰问总装备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中國雙擁網. 2012-12-17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12. ^ 魏金河,我航天醫學代表團赴蘇參加IAA學術會議並進行合作探討,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1989(4)
  13. ^ 宿双宁: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央視國際. 2003-10-20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2). 
  14.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2-06-29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1). 
  15. ^ 徐軍、陳欽麗,使命,時不我待! 專訪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航天員2008年02期
  16. ^ 朱九通,《航天員》雜誌編委會議暨創刊周年紀念,航天員2006(6):8-9
  17.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3-06-26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4). 
  18. ^ 首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和訊新聞. 2016-04-13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19. ^ 神六宇航员结束隔离疗养. 新浪. 2005-11-24 [201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20. ^ "百首航天员喜爱的歌"公布 主题曲杨利伟作词. 國際在線. 2008-10-08 [201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21. ^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简历. 大河網. 2016-10-16 [201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