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
金马奖 Golden Horse Awards | |
---|---|
第61届金马奖 | |
授予对象 | 华语及华人电影[1] |
日期 | 详见每年公布 |
地点 | 中华民国(台湾)(详见举办地点) |
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主办单位 | 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 |
主持人 | 详见颁奖典礼主持人 |
红毯主持人 | 详见星光大道主持人 |
节目 | 金马奖星光大道 金马奖颁奖典礼 |
奖励 | 金马奖座[2] |
首次颁发 | 1962年10月31日[3] |
最近颁发 | 2024年11月23日 |
应届得主 | 详见金马奖奖项 |
摘要 | |
现今设有 | |
官方网站 | www |
电视/电台转播 | |
电视网 | 详见转播单位 |
金马奖(英语译名:Golden Horse Awards,简写为GHA)是台湾每年举行的电影奖颁奖典礼,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华语电影奖,今为华语电影业界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电影奖之一[4][5]、最为包容的电影奖,亦为华语暨华人电影创作的最高荣誉[6][7][8][9],享有“华语的奥斯卡金像奖”的美誉[10][11]。
“金马”之名取自金门及马祖地名的字首。金马奖于1962年创办,初由行政院新闻局主办,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简称金马执委会)主办[12]。每年举行一次颁奖典礼,迄今已举办超过60届;现行凡作品符合逾半对白使用华语,或(短片)导演皆为华人/(长片)主创工作人员半数以上为华人者,皆能报名角逐[13]。
金马奖母体演变至今,名为“台北金马影展”,其下包括金马奖、金马国际影展、金马奇幻影展、金马经典影展。
金马奖、金钟奖、金曲奖并列为台湾三大娱乐奖,合称为“三金”。[14]亦有另类非官方说法将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并称为“三金”。[15]
历史沿革
[编辑]前身
[编辑]金马奖前身,是1956年5月1日所公布的“海外国产国语影片奖助金申请办法”,当时的国语影片绝大部分在香港拍摄,为了争取香港电影公司拍摄迎合台湾政治立场电影,避免香港影人倒向支持中共,同时也为了弥补香港电影公司在台湾上映购买结汇证明产生的汇兑损失,故公布此一办法。到1958年,海外国产国语影片奖助金开放国内电影公司申请,改名为“奖励国语影片办法”。由于此一奖助办法原本是为争取香港电影公司而开办,所以一开始的规定就允许海外华侨电影公司申请,并规定方言影片只要有国语拷贝就视为国语片,得申请奖助。
同名奖项
[编辑]1957年正值台语电影的兴盛时期,征信新闻报举办第1届台语片电影展览会,俗称台语片影展,于11月30日在台北市国际学舍举行颁奖典礼,由征信新闻报社长余纪忠主持;当时有32部电影参与角逐,影展仿效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模式,由颁奖人将奖项交给受奖者。奖项类别可分为:由专业评审选定的“金马奖”11项,观众票选的“银星奖”10名,另增设有“荣誉奖”1名和“观众票选优胜奖”10名,这是“金马奖”之名首次在正式场合出现;不过台语片影展只举办一届就停办。
缘起
[编辑]1962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促进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奖励优良国语影片和优秀电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闻局创设了第1届金马奖。[16][17] “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外岛地名的字首;由于金、马两地为冷战背景下,中华民国政权与中国大陆军事对峙的最前线[a],该奖以“金马”命名旨在鼓励中华民国电影业界,能效法前线国军官兵们坚强奋发的精神,努力开创新局。[18] 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称以“金字招牌”为号召的潮流。金马奖自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办,1984年起再改由新闻局主办、民间电影团体轮流协办。直到1990年,为顺应公营事业民营化政策,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和金钟奖、金曲奖等“三金典礼”由官方全部转交民间团体主办。[19]
1990年5月16日,电影联合会议中决定成立常设机构及执行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20] 但由于该执行委员会为非法人组识,其法律定位备受各界质疑,新闻局与各团体研商后将该会并入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21] 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业同业公会强力要求下,新闻局全面退出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会务。[22]此后金马奖由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统筹主办,但仍接受新闻局的公款补助。该基金会所属“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在1992年更名“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俗称“金马执委会”)[20],执行委员会设主席1名,成员为7至11名学者专家及电影从业人员。会务则交由执行长负责推动,下设5个部门,行政部负责行政事务、票务作业、贵宾接待等工作,行销部负责宣传造势、异业合作、周边活动等业务,竞赛部负责影片竞赛、金马奖颁奖典礼,创投会议部负责创投会议之推动与执行,影展部则负责国际影展内容策划、影片及影人邀约、字幕翻译制作、拷贝运送及影展现场执行等各项事宜。[12]
竞逐资格
[编辑]创立之初,金马奖为了奖励国语影片,规定报名角逐的影片须获得准演执照,内容以国语发音或配音,能配合政策或具深厚伦理教育意义,且申请者须为台湾境内制片公司、曾参加台湾当地自由公会或经使领馆认可的华侨厂商。1983年《儿子的大玩偶》因影片发音引发参赛资格争议,新闻局决议因片中台语对白未超过全片一半,准许报名。1989年《三个女人的故事》由于查无中国大陆资金领有准演执照,得以保留参赛资格;但瑞士籍的斯琴高娃则因不具台湾、香港两地演员身份,无缘角逐最佳女主角奖项。1991年起,只要是华裔人士都可参加个人奖项的报名,但需加入台湾、香港两地的电影团体者为限,例如以《爱情万岁》获得1994年最佳导演的马来西亚籍华裔导演蔡明亮。陆委会在1992年通过开放中国大陆编导演比例不超过半数的电影上映后,金马执委会紧接着在1993年开放符合此资格影片报名,同时该片的从业人员也可以参加个人奖项的报名,但外籍人士需参加3部以上台湾电影制作,并提出加入台湾、香港两地相关电影团体的证明书始可报名,例如以《东邪西毒》获得1994年最佳摄影的澳洲籍摄影师杜可风。1994年,金马执委会决议中国大陆编导演比例超过半数的影片,即使得到第一类国际影展竞赛单元奖项并取得准演执照,仍无法参加金马奖[b]。1996年起,只要影片是以华语为主要发音语言[c],不限出品国、资金结构或演职员国籍,都可报名参赛,中国大陆电影首度纳入参赛范围。[23]
金马奖自1997年起定位为全球华语影片竞赛。1999年起进一步取消报名影片须获得准演执照和中国大陆影片须获得中国大陆有关单位认证的资格限制。2000年起,只要影片的主要创作人员[d]有半数为台湾电影人,都享有评审团大奖和特别奖的报名资格。2003年起也不再限定须以华语为“主要”发音,只要片中涉及华人地区所使用的主要语言或方言,都可报名,例如90%对白为日语的《吴清源》在2006年入围[24];以赛德克语和日语为主的《赛德克·巴莱》获得2011年最佳剧情片等5个奖项。2007年起,因应跨国合作的趋势,只要导演加上半数主要创作人员为华人的影片都可报名。2010年起,导演和其他主要创作人员中有5名(含)以上为华人的影片都能角逐,例如非华人主演的《脸》获得2010年最佳美术设计和最佳造型设计;《台北星期天》获得2011年最佳新导演;以及而为了因应数码技术的发展,符合在台湾戏院公开映演达首周20场的非35厘米或16厘米规格影片,自2009年起允许报名。之后为因应数码放映趋势,报名影片放映规格自2013年起规定必须是35厘米拷贝或DCP数码档案。2016年起,导演和其他主要创作人员中有7名(含)以上为华人的影片都能角逐,详细的报名资格可至金马奖的官方网站查询。[23][25]
评审制度
[编辑]1978年,时任行政院新闻局代理局长宋楚瑜于邀请影坛人士座谈征询意见后,决定仿效奥斯卡金像奖实施两阶段评审制度,即第一阶段评审阅毕全部参赛影片后,开会讨论,表决提出入围影片及各单项名单并公布,然后再评选得奖名单、于颁奖典礼时公布最后结果[26];[27]此制于1978年试办、自1979年起正式实施。1982年,台湾新浪潮电影由《光阴的故事》发端,一时蔚为风潮,更在焦雄屏、黄建业等“新派”影评人的大力推介下,成为当时台湾艺文界的新兴潮流。但在1984年后,多部走新浪潮电影路线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这股风潮受到一些“旧派”影评人的质疑,引发了新旧影评之争,并且延续到了金马奖的评审上。由于台湾新浪潮电影符合多数评审的喜好,因此评审团的结论常被解读为偏重鼓励艺术色彩浓厚的创作,但其艺术化、抽象化等呈现手法,往往无法反映市场的风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评价。又金马奖历来是采取似法国康城电影节的评审团制度[11],每年评审团组成不同也会导致得奖影片品味分歧,令外界无从预料。评审过程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也无观众参与,常招致获奖名单多元性不足等质疑,曾引起许多香港和中国大陆电影人的不满和杯葛。过去甚至认为,重视艺术并受评番青睐的艺术电影,以及重视票房却不受评番青睐的商业电影,只能选择或偏重其中一种取向来制作。包括焦雄屏、侯孝贤、蔡明亮、王晶和陈嘉上在内的电影工作者,都曾批评金马奖的“小圈子”评审制度,并呼吁金马奖设立类似香港电影金像奖由专业影评人等团体和各界观众组成评审团,采取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以期兼顾各方电影专业和商业市场考量。[12][28][29]
金马奖的评审委员是由金马执委会遴选电影从业人员和影评人等10多名专业人士组成,亲自全程参与审片工作,但不得连续两年担任。电影基金会董监事、金马执委会执行委员和当届有制作影片参赛者都不能担任评委。评审工作分为初选、复选和决选三个阶段。所有报名影片进入初选阶段后,透过公开讨论和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选,须获半数以上初审委员推荐才能进入复选阶段。复审委员再对影片类、个人类奖项和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进行公开讨论、不记名投票,进而产生入围名单;名单经评审团签名后,于复选会议结束后召开记者会公布。决选会议在颁奖典礼当天召开,针对入围名单公开讨论和不记名投票,得奖者须获半数以上复选和决选评委支持;且仅有当届评审团主席、金马执委会执行长和律师知道得奖结果,经由专业律师公证弥封后,才在颁奖典礼中揭晓。由于金马奖评审委员须在严格规定和监督下完成审片、讨论和投票程序,过程严谨丝毫不受外界影响,加上参赛影片无地域限制的包容性,造就它逾半世纪来在华语电影奖项中最具公信与声望,被得奖者视为最受肯定和至高荣誉的主因。[25][29]
届数 | 颁奖日期 | 评审团主席 |
---|---|---|
1 | 1962年10月31日 | |
2 | 1963年10月31日 | |
- | 1964年 | |
3 | 1965年10月30日 | |
4 | 1966年10月30日 | |
5 | 1967年10月30日 | |
6 | 1968年10月30日 | |
7 | 1969年10月30日 | |
8 | 1970年10月30日 | |
9 | 1971年10月30日 | |
10 | 1972年10月30日 | |
11 | 1973年10月30日 | |
- | 1974年 | |
12 | 1975年10月30日 | |
13 | 1976年10月30日 | |
14 | 1977年10月30日 | |
15 | 1978年10月31日 | |
16 | 1979年11月2日 | |
17 | 1980年11月3日 | |
18 | 1981年10月30日 | |
19 | 1982年10月24日 | |
20 | 1983年11月16日 | |
21 | 1984年11月18日 | |
22 | 1985年11月3日 | |
23 | 1986年11月29日 | |
24 | 1987年10月29日 | |
25 | 1988年11月5日 | |
26 | 1989年12月9日 | |
27 | 1990年12月10日 | |
28 | 1991年12月4日 | |
29 | 1992年12月12日 | |
30 | 1993年12月4日 | |
31 | 1994年12月10日 | |
32 | 1995年12月9日 | |
33 | 1996年12月14日 | |
34 | 1997年12月13日 | 徐天荣 |
35 | 1998年12月12日 | |
36 | 1999年12月12日 | 饶晓明 |
37 | 2000年12月2日 | 罗慧明 |
38 | 2001年12月8日 | 虞戡平 |
39 | 2002年11月16日 | 侯孝贤 |
40 | 2003年12月13日 | 王童 |
41 | 2004年12月4日 | 许鞍华 |
42 | 2005年11月13日 | 陈耀圻 |
43 | 2006年11月25日 | 张昌彦 |
44 | 2007年12月8日 | 焦雄屏 |
45 | 2008年12月6日 | |
46 | 2009年11月28日 | 虞戡平 |
47 | 2010年11月20日 | 黄建业 |
48 | 2011年11月26日 | 张艾嘉 |
49 | 2012年11月24日 | 刘德华 |
50 | 2013年11月23日 | 李安 |
51 | 2014年11月22日 | 陈冲 |
52 | 2015年11月21日 | 陈国富 |
53 | 2016年11月26日 | 许鞍华 |
54 | 2017年11月25日 | 吴念真 |
55 | 2018年11月17日 | 巩俐 |
56 | 2019年11月23日 | 王童[e] |
57 | 2020年11月21日 | 李屏宾 |
58 | 2021年11月27日 | 黄建业 |
59 | 2022年11月19日 | 许鞍华 |
60 | 2023年11月25日 | 李安 |
61 | 2024年11月23日 | 谭家明 |
颁奖典礼
[编辑]早年的金马奖并无入围名单,得奖者也是提前公布,所有的得奖者皆排排站的由长官颁奖。一直到1978年才有入围名单,而当年的颁奖典礼也都选在10月30日或31日于台北市中山堂举办,藉以向前总统蒋中正祝寿。[30] 由于早期中国大陆和香港并未设置类似的电影竞赛,金马奖因此受到台湾和香港电影从业人员格外的重视;自1970年代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6],甚至多次邀请好莱坞、日本及韩国明星担任颁奖嘉宾,增添典礼声色之余也打开国际间的知名度,时至今日在华语电影界仍深具影响力和指标性意义。[31][32][11]
金马奖项
[编辑]历届奖项
[编辑]年份 | 届次 | 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1962 | 1 | 《星星月亮太阳》 | 陶秦《千娇百媚》 | 王引《手枪》 | 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
1963 | 2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 唐菁《黑夜到黎明》 | 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
1965 | 3 | 《养鸭人家》 | 李行《养鸭人家》 | 葛香亭《养鸭人家》 | 李丽华《故都春梦》 |
1966 | 4 | 《西施》 | 李翰祥《西施》 | 赵雷《西施》 | 归亚蕾《烟雨濛濛》 |
1967 | 5 | 《我女若兰》 | 李嘉《我女若兰》 | 欧威《故乡劫》 | 江青《几度夕阳红》 |
1968 | 6 | 《路》 | 白景瑞《寂寞的十七岁》 | 崔福生《路》 | 凌波《烽火万里情》 |
1969 | 7 | 《小镇春回》 | 白景瑞《新娘与我》 | 杨群《扬子江风云》 | 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
1970 | 8 | 《家在台北》 | 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 葛香亭《高山青》 | 归亚蕾《家在台北》 |
1971 | 9 | 《缇萦》 | 丁善玺《落鹰峡》 | 王引《缇萦》 | 卢燕《董夫人》 |
1972 | 10 | 《秋决》 | 李行《秋决》 | 欧威《秋决》 | 翁倩玉《真假千金》 |
1973 | 11 | 《忍》 | 程刚《十四女英豪》 | 杨群《忍》 | 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
1975 | 12 | 《吾土吾民》 | 刘艺《长情万缕》 | 秦祥林《长情万缕》 | 卢燕《倾国倾城》 |
1976 | 13 | 《梅花》 | 张佩成《狼牙口》 | 常枫《香花与毒草》 | 徐枫《刺客》 |
1977 | 14 | 《笕桥英烈传》 | 张曾泽《笕桥英烈传》 | 秦祥林《人在天涯》 | 陈秋霞《秋霞》 |
1978 | 15 | 《汪洋中的一条船》 | 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 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 恬妞《蒂蒂日记》 |
1979 | 16 | 《小城故事》 | 胡金铨《山中传奇》 | 柯俊雄《黄埔军魂》 | 林凤娇《小城故事》 |
1980 | 17 | 《早安台北》 | 王菊金《六朝怪谈》 | 王冠雄《茉莉花》 | 徐枫《源》 |
1981 | 18 | 《假如我是真的》 | 徐克《夜来香》 | 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 张艾嘉《我的爷爷》 |
1982 | 19 | 《辛亥双十》 | 章国明《边缘人》 | 艾迪《边缘人》 | 汪萍《武松》 |
1983 | 20 | 《小毕的故事》 | 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 孙越《搭错车》 | 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
1984 | 21 |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 麦当雄《省港旗兵》 | 李修贤《公仆》 | 杨惠姗《小逃犯》 |
1985 | 22 | 《我这样过了一生》 | 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 周润发《等待黎明》 | 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
1986 | 23 | 《恐怖分子》 | 吴宇森《英雄本色》 | 狄龙《英雄本色》 | 张艾嘉《最爱》 |
1987 | 24 | 《稻草人》 | 王童《稻草人》 | 周润发《秋天的童话》 | 梅艳芳《胭脂扣》 |
1988 | 25 | 《七小福》 | 罗启锐《七小福》 | 万梓良《大头仔》 | 郑裕玲《星星月亮太阳》 |
1989 | 26 | 《三个女人的故事》 | 侯孝贤《悲情城市》 | 陈松勇《悲情城市》 | 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
1990 | 27 | 《滚滚红尘》 | 严浩《滚滚红尘》 | 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 林青霞《滚滚红尘》 |
1991 | 28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 王家卫《阿飞正传》 | 郎雄《推手》 | 张曼玉《阮玲玉》 |
1992 | 29 | 《无言的山丘》 | 王童《无言的山丘》 | 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 陈令智《浮世恋曲》 |
1993 | 30 | 《喜宴》 | 李安《喜宴》 | 成龙《重案组》 | 吴家丽《赤裸的诱惑》 |
1994 | 31 | 《爱情万岁》 | 蔡明亮《爱情万岁》 | 梁朝伟《重庆森林》 | 陈冲《红玫瑰白玫瑰》 |
1995 | 32 | 《女人四十》 | 侯孝贤《好男好女》 | 林扬《超级大国民》 | 萧芳芳《女人四十》 |
1996 | 33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 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 萧芳芳《虎度门》 |
1997 | 34 | 《甜蜜蜜》 | 陈果《香港制造》 | 谢君豪《南海十三郎》 | 张曼玉《甜蜜蜜》 |
1998 | 35 | 《天浴》 | 陈冲《天浴》 | 洛桑群培《天浴》 | 李小璐《天浴》 |
1999 | 36 | 《千言万语》 | 许鞍华《千言万语》 | 柯俊雄《一代枭雄曹操》 | 李丽珍《千言万语》 |
2000 | 37 | 《卧虎藏龙》 | 杜琪峰《枪火》 | 吴镇宇《枪火》 | 张曼玉《花样年华》 |
2001 | 38 | 《榴莲飘飘》 | 关锦鹏《蓝宇》 | 刘烨《蓝宇》 | 秦海璐《榴莲飘飘》 |
2002 | 39 | 《美丽时光》 | 陈果《香港有个好莱坞》 | 黎明《三更之彼岸1945》 | 李心洁《见鬼》 |
2003 | 40 | 《无间道》 | 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 | 梁朝伟《无间道》 | 吴君如《金鸡》 |
2004 | 41 | 《可可西里》 | 杜琪峰《大事件》 | 刘德华《无间道3:终极无间》 | 杨贵媚《月光下,我记得》 |
2005 | 42 | 《功夫》 | 周星驰《功夫》 | 郭富城《三岔口》 | 舒淇《最好的时光》 |
2006 | 43 | 《父子》 | 陈可辛《如果,爱》 | 郭富城《父子》 | 周迅《如果·爱》 |
2007 | 44 | 《色·戒》 | 李安《色·戒》 | 梁朝伟《色·戒》 | 陈冲《意》 |
2008 | 45 | 《投名状》 | 陈可辛《投名状》 | 张涵予《集结号》 | 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
2009 | 46 | 《不能没有你》 | 戴立忍《不能没有你》 | 张家辉《证人》 黄渤《斗牛》 |
李冰冰《风声》 |
2010 | 47 | 《当爱来的时候》 | 钟孟宏《第四张画》 | 阮经天《艋舺》 | 吕丽萍《玩酷青春》 |
2011 | 48 | 《赛德克·巴莱》 | 许鞍华《桃姐》 | 刘德华《桃姐》 | 叶德娴《桃姐》 |
2012 | 49 | 《神探亨特张》 | 杜琪峰 《夺命金》 | 刘青云《夺命金》 | 桂纶镁《女朋友男朋友》 |
2013 | 50 | 《爸妈不在家》 | 蔡明亮《郊游》 | 李康生《郊游》 | 章子怡《一代宗师》 |
2014 | 51 | 《推拿》 | 许鞍华《黄金时代》 | 陈建斌《一个勺子》 | 陈湘琪《回光奏鸣曲》 |
2015 | 52 | 《刺客聂隐娘》 | 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 冯小刚《老炮儿》 | 林嘉欣《百日告别》 |
2016 | 53 | 《八月》 |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 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 | 周冬雨《七月与安生》 马思纯《七月与安生》 |
2017 | 54 | 《血观音》 | 文晏《嘉年华》 | 涂们《老兽》 | 惠英红《血观音》 |
2018 | 55 | 《大象席地而坐》 | 张艺谋《影》 | 徐峥《我不是药神》 | 谢盈萱《谁先爱上他的》 |
2019 | 56 | 《阳光普照》 | 钟孟宏《阳光普照》 | 陈以文《阳光普照》 | 杨雁雁《热带雨》 |
2020 | 57 | 《消失的情人节》 | 陈玉勋《消失的情人节》 | 莫子仪《亲爱的房客》 | 陈淑芳《孤味》 |
2021 | 58 | 《瀑布》 | 罗卓瑶《花果飘零》 | 张震《缉魂》 | 贾静雯《瀑布》 |
2022 | 59 | 《一家子儿咕咕叫》 | 陈洁瑶《哈勇家》 | 黄秋生《白日青春》 | 张艾嘉《灯火阑珊》 |
2023 | 60 | 《石门》 | 萧雅全《老狐狸》 | 吴慷仁《富都青年》 | 林品彤《小晓》 |
2024 | 61 |
年份 | 届次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员 | 最佳新导演 |
1962 | 1 | 矮仔财《宜室宜家》 | 唐宝云《台风》 | 未设置 | 未设置 |
1963 | 2 | 马骥《白云故乡》 | 杜娟《巫山春回》 | ||
1965 | 3 | 井淼《故都春梦》 | 王莱《人之初》 | ||
1966 | 4 | 吴家骥《金玉奴》 | 卢碧云《烟雨蒙蒙》 | ||
1967 | 5 | 崔福生《贞节牌坊》 | 于倩《蓝与黑》 | ||
1968 | 6 | 井淼《烽火万里情》 | 欧阳莎菲《烽火万里情》 | ||
1969 | 7 | 孙越《扬子江风云》 | 张冰玉《小镇春回》 | ||
1970 | 8 | 仪铭《歌声魅影》 | 夏台凤《歌声魅影》 | ||
1971 | 9 | 王戎《庭院深深》 | 陈莎莉《落鹰峡》 | ||
1972 | 10 | 魏苏《大地春雷》 | 傅碧辉《秋决》 | ||
1973 | 11 | 王宇《突破国际死亡线》 | 卢燕《十四女英豪》 | ||
1975 | 12 | 仪铭《云深不知处》 | 萧芳芳《女朋友》 | ||
1976 | 13 | 郎雄《狼牙口》 | 张艾嘉《碧云天》 | ||
1977 | 14 | 白鹰《千刀万里追》 | 胡茵梦《人在天涯》 | ||
1978 | 15 | 谷名伦《日落北京城》 | 归亚蕾《蒂蒂日记》 | ||
1979 | 16 | 韩苏《欢颜》 | 沈时华《一个女工的故事》 | ||
1980 | 17 | 向云鹏《乡野人》 | 邵佩玲《茉莉花》 | ||
1981 | 18 | 王珏《皇天后土》 | 王莱《小葫芦》 | ||
1982 | 19 | 谷峰《武松》 | 叶德娴《汽水加牛奶》 | ||
1983 | 20 | 谷峰《待罪的女孩》 | 英英《看海的日子》 | ||
1984 | 21 | 常枫《颐园飘香》 | 陈秋燕《油麻菜籽》 | ||
1985 | 22 | 陈博正《超级市民》 | 唐如韫《童年往事》 | ||
1986 | 23 | 秦沛《癫佬正传》 | 缪骞人《最爱》 | ||
1987 | 24 | 午马《倩女幽魂》 | 林珊如《期待你长大》 | ||
1988 | 25 | 周星驰《霹雳先锋》 | 王莱《海峡两岸》 | ||
1989 | 26 | 张世《香蕉天堂》 | 李淑桢《鲁冰花》 | ||
1990 | 27 | 张学友《笑傲江湖》 | 张曼玉《滚滚红尘》 | ||
1991 | 28 | 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 王莱《推手》 潘迪华《阿飞正传》 | ||
1992 | 29 | 顾宝明《暗恋桃花源》 | 顾美华《浮世恋曲》 | ||
1993 | 30 | 郎雄《喜宴》 | 归亚蕾《喜宴》 | ||
1994 | 31 | 王柏森《独立时代》 | 金燕玲《独立时代》 | ||
1995 | 32 | 罗家英《女人四十》 | 文英《热带鱼》 | ||
1996 | 33 | 王启赞《麻将》 | 邱秀敏《忠仔》 | ||
1997 | 34 | 陈进兴《爱情来了》 | 廖慧珍《爱情来了》 | ||
1998 | 35 | 曾志伟《愈快乐愈堕落》 | 舒淇《洪兴十三妹》 | ||
1999 | 36 | 戴立忍《想死趁现在》 | 叶德娴《笨小孩》 | ||
2000 | 37 | 太保《运转手之恋》 | 赵美龄《沙河悲歌》 | 姚月明《细路祥》 | |
2001 | 38 | 谭耀文《野兽之瞳》 | 罗慧英《爱上我吧》 | 秦海璐《榴莲飘飘》 | |
2002 | 39 | 黄秋生《想飞》 | 林嘉欣《男人四十》 | 林嘉欣《男人四十》 | |
2003 | 40 | 黄秋生《无间道》 | 林美秀《黑狗来了》 | 王宝强《盲井》 郑智允《跑吧孩子》 | |
2004 | 41 | 吴彦祖《新警察故事》 | 白灵《三更2之饺子》 | 洪颢瑄《拥抱大白熊》 杨佑宁《17岁的天空》 | |
2005 | 42 | 黄秋生《头文字D》 | 元秋《功夫》 | 周杰伦《头文字D》 | |
2006 | 43 | 吴景滔《父子》 | 谢欣颖《爱丽丝的镜子》 | 张睿家《盛夏光年》 | |
2007 | 44 | 梁家辉《战·鼓》 | 范冰冰《心中有鬼》 | 汤唯《色·戒》 | |
2008 | 45 | 马如龙《海角七号》 | 梅芳《囧男孩》 | 姜圣民《跳格子》 | |
2009 | 46 | 王学圻《梅兰芳》 | 惠英红《心魔》 | 余少群《梅兰芳》 | |
2010 | 47 | 吴朋奉《父后七日》 | 郝蕾《第四张画》 | 李千娜《茱丽叶》 | 何蔚庭《台北星期天》 |
2011 | 48 | 徐诣帆《赛德克·巴莱》 | 唐群《到阜阳六百里》 | 柯震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 乌尔善《刀见笑》 |
2012 | 49 | 郑中基《低俗喜剧》 | 梁静《杀生》 | 齐溪《浮城大亨谜事》 | 张荣吉《逆光飞翔》 |
2013 | 50 | 李雪健《一九四二》 | 杨雁雁《爸妈不在家》 | 郭书瑶《志气》 | 陈哲艺《爸妈不在家》 |
2014 | 51 | 陈建斌《军中乐园》 | 万茜《军中乐园》 | 张磊《推拿》 | 陈建斌《一个勺子》 |
2015 | 52 | 白只《踏血寻梅》 | 吕雪凤《醉·生梦死》 | 李鸿其《醉·生梦死》 | 毕赣《路边野餐》 |
2016 | 53 | 林柏宏《六弄咖啡馆》 | 金燕玲《一念无明》 | 孔维一《八月》 | 黄进《一念无明》 |
2017 | 54 | 陈竹升《阿莉芙》 | 文淇《血观音》 | 瑞玛席丹《强尼·凯克》 | 黄信尧《大佛普拉斯》 |
2018 | 55 | 袁富华《翠丝》 | 丁宁《幸福城市》 | 钟家骏《只有大海知道》 |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
2019 | 56 | 刘冠廷《阳光普照》 | 张诗盈《我的灵魂是爱做的》 | 范少勋《下半场》 | 徐汉强《返校》 |
2020 | 57 | 纳豆《同学麦娜丝》 | 陈淑芳《亲爱的房客》 | 陈妍霏《无声》 | 张吉安《南巫》 |
2021 | 58 | 刘冠廷《诡扯》 | 王渝萱《该死的阿修罗》 | 方郁婷《美国女孩》 | 阮凤仪《美国女孩》 |
2022 | 59 | 朱轩洋《黑的教育》 | 林詹珍妹《哈勇家》 | 胡智强《一家子儿咕咕叫》 | 刘国瑞《白日青春》 |
2023 | 60 | 陈慕义《老狐狸》 | 方志友《本日公休》 | 谢咏欣《但愿人长久》 | 卓亦谦《年少日记》 |
2024 | 61 |
争议
[编辑]外片奖
[编辑]1989年金马奖尝试颁奖给外文片,例如当届由美国籍的威廉·赫特以《逆旅过客》获金马奖外片最佳男主角、加拿大籍导演大卫·克龙堡以《双生兄弟》获外片最佳导演等,但金马奖外片奖被批评不伦不类,仅办一届就停止,并且未在官方特刊历届得奖名单上获得记录。[34]不过反而在国际知名电影网站IMDB上,仍可见此唯一一届外片奖获奖名单。
撤销入围
[编辑]金马奖过去曾出现多起因为不符合入围资格而被撤销入围资格的情况。
1998年,台湾动画长片《魔法阿妈》以14票中取得12票的压倒性支持入围,却在评审得奖会议受到部分抱有主观偏见的评审纠葛,导致该届最佳动画长片从缺。例如评审黄木村认为该片没有使用电脑特效、手法过于古老粗糙;评审刘立行、贡敏、王清华批评该片宣扬迷信、牵涉怪力乱神,将之与“宋七力”相提并论,并游说其他评审跟进。[35][36]
2003年以《飞跃情海》同时入围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的林依晨,被发现前一年曾演出《空手道少女组》并担任女主角而取消最佳新演员入围资格,当年最佳女主角也败给演出《金鸡》的吴君如。
2008年原入围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的金城武,在名单公布6小时后被因日本国籍身份不符资格,取消该奖项入围资格,成为金马奖史上最短命的入围者[37]。同一届最佳新演员入围者田中千绘传出出道多年早已在多部电影参与演出,入围资格备受争议,金马奖委员会出面解释,新人奖中的首次演出认定,在于是否担任片中主/配角,对于只是客串性质演出在入围资格认定上不构成问题。
2012年原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沉默如谜的呼吸》[f] 和《惊惶》[g],在入围名单于2012年10月2日下午5点公布后,经过金马执委会查证并非影片原创歌曲,也与电影公司求证确认后,于同日晚间10点在官方网站公告取消两首歌曲的提名资格。
2022年原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在路上》[h],在入围名单公布的两天之后(2022年9月29日),由于报名公司主动来函告知本歌曲虽未正式发行,但早已做过公开演出,并非为电影《窄路微尘》全新创作,故由金马执委会宣布取消提名资格。
抵制
[编辑]2018年第55届金马奖,傅榆执导的太阳花学运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夺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其获奖致辞道:“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身为台湾人最大的愿望。”,引发“台独”争议。2019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影局下令暂停中国大陆电影和人员参奖[38],导致金马奖受到中国大陆乃至港澳地区业者的抵制。同年,中国金鸡奖由原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在厦门与金马奖同日对打,后不同日举办但仍固定在厦门。2022年第59届金马奖名单公布前,香港影业协会发信给协会成员,批评金马奖“把政治与电影混为一谈”、“沾污电影的独立艺术性”,警告会员若要参加金马奖,“务须三思,以免殃及池鱼。”[39]
相关条目
[编辑]- 中华民国文化部
- 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
- 台湾三金艺人
- 官方大三金
- 官方小三金
- 民间YouTube
- 其它华语电影奖
注释
[编辑]- ^ 中华民国的年轻男性国民依法须服义务兵役,在抽签决定服役单位时,若结果是在以往仍为战区的金门或马祖,役男常被戏称为中了“金马奖”。
- ^ 包括《霸王别姬》和《活着》等影片在内都因此不能参赛。
- ^ 包括闽南语和其他方言。
- ^ 包括:导演、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剧本或改编剧本、摄影、美术设计、剪辑、原创电影音乐和音效等。
- ^ 原订担任第56届金马奖评审团主席的杜琪峯因与电影投资方的制作合约所限请辞
- ^ 词:周云蓬,曲:周云蓬,唱:周云蓬,出自影片《神探亨特张》。
- ^ 词:沼泽乐队,曲:沼泽乐队,唱:沼泽乐队,出自影片《浮城大亨谜事》。
- ^ 词:曾永曦,曲:黄衍仁/曾永曦,唱:黄衍仁/ 611,出自影片《窄路微尘》。
参考文献
[编辑]- ^ 金馬獎介紹. 台北金马影展.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 ^ 金马奖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马影展
- ^ 1962年
- ^ 2022年台灣金馬獎提名公布,我們知道些什麼?. BBC News 中文. 2022-09-28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中文(繁体)).
- ^ 金馬58!領路者暢談奔「馬」之路的各自心境 !. 天下杂志.
- ^ 6.0 6.1 第53届金马奖前瞻 范冰冰能否获最佳女主角. 搜狐娱乐. 深圳晚报.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 ^ 金馬獎看華語電影史 跟著15部片重返那些年. 中央社.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 ^ 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简介. 中国日报网.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 ^ 金馬獎受國際影壇重視!最佳紀錄片將自動獲奧斯卡紀錄片候選資格. La Vie.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中文(繁体)).
- ^ 金馬奔騰60年經典回顧 看華語電影奧斯卡如何煉成|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台湾)).
- ^ 11.0 11.1 11.2 Amber Wang. "Singapore, Hong Kong films shine at Chinese 'Osca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gence France-Presse. Paris. 24 November 2013.
- ^ 12.0 12.1 12.2 关于我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马影展
- ^ 2021第五十八屆金馬獎競賽規章. 台北金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 ^ 臺灣三金 - 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您怎麼看?. Yahoo!奇摩. 2018-11-20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1).
- ^ 金雞獎︱梁朝偉奪最佳男主角 成首位「三金影帝」. 东网. 2023-11-04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1).
- ^ 幼狮社讯. 〈奖励国语影片办法 今年起有重大改变 对剧情片及纪录片不给奖金 另设置金马奖作为最高荣誉〉. 《联合报》. 台北. 1962年1月22日. 第8版.
- ^ 行政院新闻局令. 〈公布“51年奖励国语影片办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总统府公报》. 台北. 1962年5月25日.
- ^ 沈剑虹. 〈五年新闻局长的回忆〉. 《传记文学》. 台北. 1987年3月.
- ^ 王介中. 〈公营不如民营 金马、金钟、金曲奖新闻局决定移交〉. 《民生报》. 台北. 1990年4月15日. 第1版.
- ^ 20.0 20.1 胡幼凤. 〈辅导金预算有望提高 电影文化政策亟待确立 电影联合会闭幕赢得立委支持〉. 《民生报》. 台北. 1990年5月17日. 第10版.
- ^ 黄仁、王唯 编著. 《台湾电影百年史话》(下). 台北: 中华影评人协会. 2004年, 页381.
- ^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电影网.2020-04-06
- ^ 23.0 23.1 奖项沿革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11-03.台北金马影展
- ^ 项贻斐. 金馬獎坦承疏失 吳清源又可參賽. 《联合报》 (台北). 200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25.0 25.1 竞赛规章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11-09.台北金马影展
- ^ 金馬花車遊行、梁朝偉勁歌熱舞 你沒看過的金馬獎經典時刻|. 中央社 CNA.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中文(台湾)).
- ^ 黄衍方. 你可能不知道的幾件關於金馬獎的事. 上报. 2016-11-25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 ^ 张世伦. 《台湾“新电影”论述形构之历史分析(1965-2000)》. 台北: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2001年.
- ^ 29.0 29.1 闻天祥. 〈影迷的金马电影路〉. 《新活水杂志》. 台北: 中华文化总会. 2013年10月1日, 第50期, 页38-43.
- ^ 张士达. 金马奖想当年 配合诞辰祝寿蒋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时报》. 台北. 2013年10月7日.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L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GH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金馬最佳影片60連發. 中央社 CNA.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台湾)).
- ^ 麦若愚. 〈金马五十见证台湾电影繁华与兴落〉. 《新活水杂志》. 台北: 中华文化总会. 2013年10月1日, 第50期, 页30-37.
- ^ 林映妤. 《魔法阿媽》怪力亂神從缺金馬 王小棣20年後談真相:我嚇死了. ETtoday新闻云. 2018-04-04 [201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5).
- ^ 第35屆金馬獎入圍得獎名單. 台北金马影展.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0).
- ^ 庄幼芬, 宇若霏, 杨景婷. 角逐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 日籍金城武遭金馬除名. 苹果日报. 2008-10-31 [201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 ^ 电影局: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本届金马影展. www.bjnews.com.cn. [202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 ^ 中國抵制金馬獎第四年 香港電影陰影中突圍 – DW – 2022年11月18日. dw.com. [2024-10-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