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 2021-04-29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4月29日下午14点30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分别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以下为发布会介绍内容。
01关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和空间站研制建设进展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很高兴我们四位一起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相关情况。今天中午,我们和大家一样心情非常激动,亲眼见证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入轨,取得了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开门红”。任务成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全体参研参试同志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受任务总指挥部委托,下面先由我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2010年9月25日,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成功实施了空间实验室阶段四次飞行任务。空间站研制由全国近千家单位密切协同、攻坚克难,十年来先后完成了方案设计、初样与正样产品研制,现在进入到关键的在轨建造阶段。总的目标是:在2022年前后,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能力,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开展空间天文巡天与精细观测。
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通过在轨组装构成“T”型构型,三舱建造完成后在轨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还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天和核心舱起飞质量22.5吨,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资源舱组成,舱内安装3个科学实验机柜和1个应用任务公用支持机柜,舱外预留载荷挂点,配置了大机械臂。配备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天和核心舱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组合体,统一保障载人环境,具备支持交会对接、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等能力,支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2021年1月31日和2月22日,天和核心舱和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先后完成了出厂前的研制工作,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在顺利完成了发射场区的各项工作后。今天11时23分15秒,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准时点火起飞,11时31分,天和核心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2时36分,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开局之战、奠基之战,任务成功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增强了工程全线的信心与决心!
根据任务规划,下一步,天和核心舱将进行在轨测试评估,并开展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实施建造阶段系列飞行任务,各次任务环环相扣、紧密关联,艰巨繁重、极具挑战,需要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清醒、持续努力拼搏。
在此次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中央和国家有关机关、有关省市自治区,特别是海南省给予了全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大力协同、精心实施。在此,我谨代表任务总指挥部,对各方面的热情关心、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是通报的有关情况。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02本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与首飞任务有哪些区别?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珏介绍)
首先,从任务性质和目的上讲,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任务,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属于试验性发射任务。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全面验证了火箭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同时,突破了大推力直接入轨技术、20.5米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其次,从任务特点上讲,此次任务是将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火箭在应急轨道设计、可靠性增长研究项目应用方面采取了47项改进措施,提升了火箭执行空间站工程任务的可靠性。本次任务既是空间站建设工程的开局之战,也是空间站建设和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奠基之战,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货运飞船以及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能否按计划实施;此次任务也是开展空间站建造的关键之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五号基础上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需求,按“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思想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作为大型低温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构成复杂,虽然经过长五遥三复飞以来4次成功飞行,但是要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准时发射、精确入轨,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为此,型号围绕产品质量控制,严控技术状态和操作过程,严细测试把关和结果确认,严格风险识别与控制,精细化发射场流程管理,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对影响成败的设计特性开展质量控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周密的安排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03请介绍一下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核心舱发射任务相关情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介绍)
文昌航天发射场隶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唯一的濒海发射场,具有纬度最低、射向范围宽、运载效能高、运输限制少、落区安全性好等特点,与内陆发射场相比优势十分突出,且地处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前沿,利于商业航天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去年以来,中心科技人员向疫战、向天行,成功完成了长五B首飞、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长八首飞,长七改任务等重大航天发射。目前,发射场已经具备持续执行高强度航天发射任务的能力,同时也为发射场后续职能拓展和能力提升建设拉开帷幕,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工程计划安排,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中文昌发射场承担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2个实验舱、4次货运飞船共8次发射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别是空间站相关发射任务关联特别紧密,既要考虑自身入轨要求,还要考虑货船、人船对接需求,期间还要执行并行发射任务,发射场面临连续发射、快速转换、持续保障等新要求,加之航天产品测试周期紧张,疫情防控必须常备不懈,给任务带来较多不确定性。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面对上述风险挑战,中心科技人员深入贯彻任务总指挥部和上级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党委统一领导,严密组织、严把质量、严控风险、严防疫情,精心组织任务实施,叫响了“向天图强再立新功,航天报国再创奇迹”的口号:在组织指挥上,始终把空间站任务作为全年任务的重中之重,科学统筹领导力量和资源,持续创新任务管理方法,迭代完善任务组织实施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任务组织指挥决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计划调控上,始终紧盯短线和重难点问题,预先拟制任务并行计划,科学分配资源,预置方案预案,精心抓好设备设施准备,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实施、按流程推进、按节点完成;在人员统筹上,合理调配力量,细化责任分工,结合发射场改造、例行试验等时机,系统开展基础知识培训、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应急处置演练,有效提升人员逐行任务能力,为任务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十四五”,未来发射场将按照国家航天发展规划,以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新型试验性、探索性发射为主,围绕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工位前期论证等重大工程开展配套设备设施建设,为中国航天未来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也为助推我国建设航天强图、科技强国奠基蓄势,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更远更稳更实做出更大贡献。
04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作为载人飞行器,能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提供哪些条件?(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介绍)
我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基本构型,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分3次发射入轨,通过空间交会对接和舱段转位完成在轨组装建造,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乘组轮换期间可支持6人驻留,支持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航天新技术试验。
天和核心舱总长16.6米,舱体最大直径4.2米,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资源舱组成。核心舱密封舱内部具有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3个独立的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就餐区域配备食品加热、冷藏、饮水设备和可收放餐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为航天员在轨锻炼提供条件。为了提高航天员工作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采用了情景照明技术和WIFI通信技术,可轻松便捷控制照明设备开关、查询站上物资存储情况、与地面视频通话。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力争实现舱内大气成分控制、人体代谢产物处理、有害气体净化和水的循环利用,能够实现舱内氧气再生、二氧化碳等人体代谢产物的处理和有害气体的去除,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大量减少了氧气、水等消耗品的上行携带量。配置有主动温控流体回路,也就是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温度、湿度和仪器设备工作温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驻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05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后续任务是如何安排的?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季启明主任助理介绍)
空间站建造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现已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和天和核心舱发射,今年还将陆续实施2次货运飞船和2次载人飞船发射。这一阶段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柔性太阳电池翼、机械臂、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在轨维修和舱外操作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
建造阶段也规划了6次任务,包括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2次货运飞船和2次载人飞船发射。这一阶段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完成以三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在这一系列任务中,每次载人飞船发射前先发射一艘货运飞船,运送航天员在轨生活物资等。每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均为3人,在轨驻留时间为3-6个月。期间,航天员将开展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再生生保系统验证,空间站舱段管理,机械臂操作、在轨维修、出舱活动和舱外操作,以及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空间站完成建造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目前,执行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船箭产品,已于4月中旬前陆续进入文昌和酒泉发射场,正在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总装测试工作。问天、梦天实验舱及其配置的科学实验机柜、应用载荷正在加紧开展研制,参加后续任务的天舟飞船、神舟飞船以及三型长征运载火箭均在按计划进行生产总装和测试。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4个航天员乘组和备份航天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空间站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各项训练。保障飞行任务的测控通信、着陆场系统的任务准备工作也在按计划顺利推进。
总的看,任务总指挥部和工程总体已对后续系列任务进行了全面筹划和精心安排,任务全线士气高昂,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谢谢!
(责任编辑:刘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