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Link to original conten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02130644/http://he219do335.blog.163.com/
条顿骑士赵的博客 - 条顿骑士赵 - 网易博客
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08091935/http://he219do335.blog.163.com:80/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条顿骑士赵的博客

History——历史,就是他们的故事。

 
 
 
 
 
 

美洲大陆上的德意志非洲军团

2015-10-22 13:57:42 阅读5588 评论0 222015/10 Oct22

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奇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正式加入二战交战国行列,长期积怨颇多的德国和美国随后也进入战争状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德军除了派出潜艇骚扰一下美洲大陆东海岸,并没有其它办法直接打击这个让元首本人非常痛恨的“犹太人所控制的帝国主义国家”。实际情况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仅有潜艇输送的少数特工人员在美国东岸登陆,除此以外他们便没有染指过美国本土。与深陷东线大锅的德国境况相对的是,美国人享有更多打击敌国的选择性自由。自从1942年美国介入北非战事,美军逐渐抓获到越来越多的德意战俘,1943年突尼斯战役的终结更是让这一数字达到井喷。这些被俘的德意非洲军人员除了被送到英国和加拿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被运到美国本土的战俘营中进行“劳动改造”。本文展示的便是位于阿拉巴马州艾利斯维利(Aliceville)专门关押德国非洲军团战俘的营地,以及营地“主人们”的日常生活。

上图:北非战役结束时在突尼斯有数万名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德国士兵被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后来被送到美国本土关押。

上图:位于阿拉巴马州艾利斯维利的战俘营,1943年起专门关押从北非被俘的德军非洲军团官兵。

上图:初来乍到艾利斯维利的德意志非洲军团,他们是二战当中除了潜艇输送的特工以外最早一批抵达美国本土的德国军人。

上图:艾利斯维利战俘营里一群非洲军团军人的正装照,可以看见当时他们还能保留军装上的鹰徽,有一位左胸前还戴着勋章,但不能扎上能提升军人精气神的皮带。

上图:非洲军被俘官兵于艾利斯维利营地外的一座锯木厂从事“劳动改造”。德国壮丁干起活来可是毫不含糊,可能旁边的美国监工都在感叹他们的元首把他们锻炼得如此强壮和技术娴熟。

作者  | 2015-10-22 13:57:42 | 阅读(5588) |评论(0) | 阅读全文>>

终结者之父——古斯塔夫﹡施瓦辛格

2015-7-9 22:23:14 阅读7316 评论0 92015/07 July9

军士长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在德军服役期间的军人证。

请看上图中这位二战德国军人证上的照片,宽阔的额头,壮硕的身材骨架,略显呆滞的眼神……是否觉得似曾相识?照片中人物的名字叫古斯塔夫·施瓦辛格(Gustav Schwarzenegger),是一位奥地利高级警官,曾担任地方警长和邮政督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健美运动员、好莱坞影星和前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父亲。

1907年8月17日,古斯塔夫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奥地利,父母分别是卡尔·施瓦辛格(Karl Schwarzenegger )和塞西莉亚(Cecelia)。1930年,他加入奥地利军队服役,1937年转业后成为一名地方警长。1938年3月1日,古斯塔夫加入了纳粹党,此时距离3月12日的“德奥合并”只有不到两周时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很多奥地利人都有“火线入党”的经历,这并不为奇,毕竟这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但令人蹊跷的是他在成为德国公民后的1939年5月1日还加入了冲锋队。众所周知,经历过“长刀之夜”洗礼后的冲锋队已经威风不再,其成员数量也从1934年巅峰时期的420万骤降为1940年的90万。 身高体壮符合日耳曼人标准特征的古斯塔夫基于何种原因不选择根正苗红的党卫队,而是成为失宠的冲锋队一员,这就不得而知了。

二战爆发后的1939年11月,古斯塔夫被再次征召入役,成为德国国防军军事警察部队的一名军士长。战争期间,他的足迹随着第521摩托化宪兵营遍布波兰、法国、比利时、乌克兰、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苏德战争拉开大幕时,第521摩托化宪兵营隶属于第

作者  | 2015-7-9 22:23:14 | 阅读(7316) |评论(0) | 阅读全文>>

驭虎西归——悼念世界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里乌斯中尉

2015-1-27 4:33:01 阅读9839 评论4 272015/01 Jan27

世界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里乌斯中尉获得橡叶饰后的标准正装照。

2015年1月24日,卡爷走了。

“坦克-前进”的呼喊声和迈巴赫引擎的轰鸣声依旧萦绕在我耳边,但这个星球上陆战中击毁坦克最多的男人终于还是离开了我们。当美国人还在满世界推销其意淫的《狂怒》之类的故事情节比儿童童话更加幼稚低劣的好莱坞“装甲战争大片”,真正的神话缔造者却在黑尔施韦勒-佩特斯海姆(Herschweiler-Pettersheim)悄然走完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列宁格勒郊外的风雪没能带走他,穿过虎式指挥塔的那颗炮弹没能带走他,马尼拉瓦(Malinova)村内的斯大林-2重战车没能带走他,就连苏军击中他的七颗子弹也没能带走他,最后,只有时间能带走他。

国外的情况目前我还尚未得知太多,先谈谈国内亲身感受到的场景:在这个“明星”和“公众人物”们挤个眉弄个眼、搔首弄姿放个屁都能引来各大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社会里,截止27日凌晨,世界头号装甲王牌的逝去没有主媒关注,仅有个别网站个别版块简要隐晦地提到此事。可是,这个消息却不胫而走早已传开,各大贴吧、论坛、QQ群、谈论组,以及个人的博客、微博等等都沸腾起来。在舆论导向能够大幅操纵和引导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年代,一位远隔万里之外与中国几乎毫无相干的德国老人离世能对天朝民间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很让我惊讶。此刻我只想到四个字:人心所向。

那现在的人们心里所向往的是什么呢?也许可以理解为对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渴慕,对男人基因所带来的骨子里涌动的雄性荷尔蒙的释放,对个人人生最大价值体现的憧憬,对那一去不复返伟大时代的追忆……我无法揣测并囊括所有人的意图,所以我仅能猜测并点到为止。

作者  | 2015-1-27 4:33:01 | 阅读(9839) |评论(4) | 阅读全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装甲战神魏特曼的成名之战(下)

2015-1-12 20:02:11 阅读9874 评论0 122015/01 Jan12

凯旋

三突驶下山岗找了个地方停下来,魏特曼让彼得森重新联系连部。

“秃鹰呼叫雄鹰!请回话!敌军以18辆坦克发起的攻势已被我车所阻止,一共击毁6辆T34/76!”

无线电的另一边传来了回音,并请求秃鹰重复刚才的讯息。

“请重复!请确认刚才的讯息是否有误,完毕!”

“敌人18辆坦克试图占领65.5高地,被我车击退!击毁6辆敌军坦克。”彼得森重复道,接着他以这样的语句结束了通话:“请联系医疗单位,我们还俘虏了三名俄国伤兵。”

这场以魏特曼的三号突击炮为主角的冒险结束之后,苏军当天没有在65.5高地周围发起进一步的行动。这一天的战斗足以使魏特曼车组的每个人毕生难忘,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遭遇的苏联车组射术太差,他们早已经死过不知多少遍了。装甲作战的一条金箴即为:谁的主炮先射击,谁通常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对于苏军车组而言,这条定律还得附加一个条件,那就是得准确打中敌人,65.5高地之战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魏特曼的三号突击炮单独面对18辆苏军坦克期间,格哈德·布雷默中尉率领的侦察连在其它突击炮的配合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抓获数百名苏军。这些俘虏喊着“Ukrainski, Ukrainski”的口号,德国人一开始莫名其妙,直到所有战俘齐声高喊并相互拥抱庆祝,他们才搞清楚其中含义。原来这些被俘苏军全是不愿为斯大林卖命的乌克兰人,战争对他们来讲已经结束,他们的脸上虽然肮脏和布满疲惫,但依旧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公路自觉走向德军后方的战俘营。

12日当天晚些时候,魏特曼指挥车组返回连

作者  | 2015-1-12 20:02:11 | 阅读(9874) |评论(0) | 阅读全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装甲战神魏特曼的成名之战(中)

2015-1-12 19:51:45 阅读9751 评论0 122015/01 Jan12

65.5高地的孤胆王者

“开火!”魏特曼大叫道。

75毫米主炮发出“呯”的一声巨响,穿甲弹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就飞抵它的猎物,它从一辆T34的炮塔和车体结合部位置钻进了车内,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大概两三秒钟之后,这辆苏军坦克携带的弹药被引爆,整辆车被炸开了花,焊接车体被崩成了碎片。就像预想期望的那样,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其它T34停了下来,它们并没有发现前方那辆孤单的德军突击炮。

魏特曼车组可不想失去这样一个收拾下一位对手的良机。没等车长下令,科尔登霍夫已经将三突向左前边挪动一点,让主炮正面对向第二个目标--这是一辆装有外置无线电天线的苏军指挥坦克。与此同时,装填手往冒着烟的滚烫炮膛内装入了第二发炮弹。随着炮闸的关闭声,炮手报告准备完毕。魏特曼迅速下达开火令,克林克扣动了射击扳机,主炮发出第二声怒吼。炮弹沿着一道平直的轨迹飞向目标,命中!这辆苏军指挥坦克的装甲被直接刺穿,很快陷入一片浓烟与火焰当中。

一辆被德军击毁在林间的早期型T-34坦克,乘员被烧焦的尸体散落周围,惨不忍睹。

三号突击炮的车体还在因为第二次射击产生的后坐力而摇晃,空弹壳也被逐出了炮膛落进弹壳收集套里,彼得森早已经将第三发炮弹攥在手里。他熟练地放入炮弹,很快让火炮再次处于待发状态。就在科尔登霍夫正在调整位置寻找下一个目标时,魏特曼听见东面传来了坦克交战的声音,一定是“警卫旗队”另外的三号突击炮在那边和苏联坦克干上了,他思索着自己目前可能处在敌人一场大规模坦克进攻的中心地段。可惜现在这些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当务之急是对付眼前剩下的16辆 T34。

作者  | 2015-1-12 19:51:45 | 阅读(9751) |评论(0) | 阅读全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装甲战神魏特曼的成名之战(上)

2015-1-12 19:41:20 阅读9692 评论0 122015/01 Jan12

序言

米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是国内读者最为熟悉的坦克王牌,他的官方战绩为138辆坦克和132门反坦克炮,并获得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这是一线基层装甲部队成员所获的最高荣誉(也有几位装甲部队高级指挥官获得过钻石饰,不过他们中职位最低的都为装甲团团长,不能算是一线基层成员)。著名的维莱博卡日(Villers Bocage,之前国内多翻译为波卡基村)之战的单骑闯关为魏特曼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无数军迷心中永恒的经典坦克战,但在这之前他的众多战斗则鲜为人知,其中不乏同样精彩的杰作。

魏特曼的高级勋章是靠他一次次出生入死打拼得来的,这个过程可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其实在战争早期,魏特曼曾为他的默默无闻沮丧了很长时间。波兰和法国战役期间,他作为Sd.Kfz.222装甲车车长毫无建树;巴尔干战役中,换装三号A型突击炮也没有给他带来一枚像样的勋章。直到入侵苏联之后,他才因为在一场战斗中的惊人表现踏上荣誉之始,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这场战斗便是魏特曼的成名之作--单车面对18辆苏军坦克的65.5高地阻击战。

威龙模型封绘--“巴巴罗萨”行动中“警卫旗队”师的魏特曼,指挥一辆三号突击炮A型。

利剑出鞘

1941年7月12日,苏联莫茨科夫(Moszkov)地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地平线上,党卫军候补军士(SS-Unterscharfuehrer)米歇尔·魏特曼和他的三号A型突击炮车组成员的身影都被拉得很长,东线战场上又一个战斗之日开始了。这位27岁的老资格突击炮车长将身体偎依在爱车的指

作者  | 2015-1-12 19:41:20 | 阅读(9692) |评论(0) | 阅读全文>>

一切为了印度——钱德拉 鲍斯

2014-4-5 0:12:52 阅读14937 评论3 52014/04 Apr5

钱德拉·鲍斯,一个一切为了印度的人,一个极端的爱国者。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1897年1月23日出生于印度奥里萨邦(Orissa)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是一位检查官。鲍斯从小聪明过人,1921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弗里茨威廉学院(Fitzwilliam College)。从青年时期起,鲍斯就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曾当过律师,一度是甘地的追随者, 但他很快对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大失所望。他所著的《印度人的奋斗》一书于1934年出版,主张印度完全独立。30年代,鲍斯曾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但由于和甘地意见相左而辞职。1939年他访问柏林,试图为他的独立运动得到纳粹的支持,回到印度后立即被英国人软禁起来,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对于大英帝国而言俨然已经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

少年时代的鲍斯。

1939年9月2日,英国对德国宣战,英国的印度总督单方面宣布印度是交战国。此举激怒了印度人,印度国大党后来做出“英国撤出印度”的决议,以此作为印度参战的条件。英国拒绝了这个决议,马上导致了普遍的公开骚乱。国大党的很多高级成员被英军逮捕,国大党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此时造成的领导真空给了鲍斯这个好战的反对派领导人再次崛起的好机会。1920 年和1941年之间,鲍斯由于煽动骚乱,被英印政府拘捕了11次。

1941年1月19日,鲍斯躲过英国人的监视逃出了自己在加尔各答的家,然后通过西北部的白沙瓦(Peshawar)穿过边境来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那里,他来到意大利大使馆,意方安排其到达了此时还保持中立的苏联。鲍斯改了一

作者  | 2014-4-5 0:12:52 | 阅读(14937) |评论(3) | 阅读全文>>

德军中的印度志愿兵(下)——“纸老虎”军团

2014-4-4 22:47:09 阅读15180 评论0 42014/04 Apr4

一名踌躇满志的印度军团军官,其英武的外表并不能掩盖整个军团虚弱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他们同正规德军部队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所谓的“跃虎军团”实质上是只孱弱的“纸老虎”。

印度军团的作用

对第950团的官兵而言,1944年的春天是安宁祥和的。不过到1944年5月初发生了一件事情,该团第9连要求调到意大利前线,令人惊讶的是团长库尔特·克拉佩中校同意了这次调动。第9连是军团里面公认的最具战斗力的连队,由一位印度军官和两位德国军官率领,其中印度的贾斯万特·辛格·宾德拉少尉(Jaswant Singh Bindra)担任连长。全连一共有199人,差不多是1944年时德军一线连队规模的两倍。1944年5月26日,第9连翻越了马伊拉山(Mailla),然后抵达佩斯卡拉(Pescara,意大利东部港市)加入了第433步兵师278团的燧发枪手营。

第9连面对的是英国人和波兰人组成的盟军部队。连长宾德拉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同英国和印度的军队作战。在1944年5月底和整个6月,他的连队如愿以偿地同印度第4和第8师作战。之后他们从前线撤了下来从事“哥特防线”(Gothic Line)区域的反游击战。在这些行动期间,该连没有人员损失。7月,他们一路撤退到佩扎罗(Pesaro)、里米尼(Rimini)以南、拉斯培西亚(La Spezia),1944年秋天呆在拉文纳(Ravenna)以确保拉文纳-费拉拉(Ferrara)公路的安全,直到1945年4月战线崩溃。在最后的一个月里,第9连有大约10名印度士兵在盟军一次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受伤。之后该连被追赶的盟军截断了去路,全连投降。

作者  | 2014-4-4 22:47:09 | 阅读(15180) |评论(0) | 阅读全文>>

德军中的印度志愿兵(中)——第950(印度)步兵团

2014-4-4 21:29:41 阅读14523 评论0 42014/04 Apr4

印度军团的形成

早在1941年4月,隆美尔率领的德国非洲军团在利比亚抓获了很多俘虏,其中包括大量英国第3摩托化旅的印度籍士兵。5月15日,一名德军少校被派遣到战俘营用英语进行策反宣传,4天以后,27名德军军官来到柏林的安娜堡(Annaberg),开始为印度战俘建立一个特殊的营地。1941年12月的一天,鲍斯来到了位于安娜堡的战俘营,这里关押着大约10000名印度籍战俘,之前他们听说自己将毫无障碍地回到印度,并且对印度人可以在德国自由旅行感到不可思议。这些人对鲍斯的出现十分惊讶,根本没想到在德国可以看见自己国家曾经的领导人,后者也正好宣传他的思想,鼓吹轴心国战胜英国后的美好前景。鲍斯指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将随着德国的胜利而终结,印度人对自己的国家责任就是对纳粹主义的责任,因此要联合德国人战斗。他还强调,印度以及印度人民只不过是英国人发财的工具而已,现在这么多人被抛弃在德国战俘营里无人问津,而还有许多印度人为了维护英国的压迫和统治而抛洒热血。他的演说带有浓重的国家社会主义色彩,打动了很多战俘的心。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他赢得了上百名新的志愿者。鲍斯后来在靠近弗兰肯堡(Frankenberg)的一座战俘营中又争取到了600名志愿者,因此在1942年8月,总共有700多名印度籍志愿人员被安置到德累斯顿(Dresden)附近新设立的一所训练营中,德军印度部队已经初具雏形。

在北非被德军俘虏的盟军战俘,里面含有大量印度籍士兵。

一名亲德的印度士兵正在战俘营中向他的同胞做宣传,试图将这些战俘召入德军印度军团麾下,但这个工作并不顺利,直到鲍斯亲自出场才改变了局面。

作者  | 2014-4-4 21:29:41 | 阅读(14523) |评论(0) | 阅读全文>>

德军中的印度志愿兵(上)——阿三从军记

2014-4-4 18:12:10 阅读15184 评论0 42014/04 Apr4

前言

印度,别称婆罗多,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得名于印度河,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在孔雀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时期也盛极一时。近代,印度衰落下去,18世纪后半叶起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由于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被誉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努力由来已久,应该说是从来没有平息过,历史上就爆发过数次大规模起义,并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赢得了独立。然而就在独立的前夕,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背景下,众多印度人卷入了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的巨大战争旋涡。其中的故事有很多,人们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结局怎样,绝大多数印度人都怀有这样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祖国赢得解放。

作为自己的殖民地,英国人在发布了一些美好的许诺后可以名正言顺地招募印度籍士兵参战,而轴心国在这方面则没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只得通过其他途径。第三帝国的宣传大师们成功地动员了上百万的欧洲人加入德军,面对欧洲以外的人力资源,他们也不会视而不见。因此,就出现了本文的主角,德军中的印度军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支鲜为人知的部队的来龙去脉。

德军中的印度人部队在操作德械装备,他们是二战期间复杂国际局势的产物。

意大利人的前车之鉴

终结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运动在这个南亚国家独立前十年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二战期间,轴心国也理所当然会拉拢各种反英势力,来加速取代这个老牌殖民主义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

作者  | 2014-4-4 18:12:10 | 阅读(15184) |评论(0) | 阅读全文>>

查看所有日志>>

 
 
 
 
 
 
 
 

四川省 自贡市 双子座

 发消息  写留言

 
History,his-story,历史,就是他的故事。真正的历史只存在于亲身经历者的心中,我们描述的只是他们的故事。
 
博客等级加载中...
今日访问加载中...
总访问量加载中...
最后登录加载中...
 
 
 
 
 
 
 
心情随笔列表加载中...
 
 
 
 
 
 
 
博友列表加载中...
 
 
 
 
 

发现好博客

 
 
列表加载中...
 
 
 
 
 
 
 
列表加载中...
 
 
 
 
 
 我要留言
 
 
 
留言列表加载中...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6

GACHA-脖子以下全是腿的妹子

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注册 登录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