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Link to original conten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07024826/http://lijinganyong.blog.163.com/
海阔天空 - 海阔天空 - 网易博客
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07013456/http://lijinganyong.blog.163.com/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海阔天空

本一蓑烟雨任平生,今富春秋,当仿周与谢,年少万兜鍪,羽扇从容裘带轻,中流击楫。

 
 
 
 
 
 

四川省 成都市

 发消息  写留言

 
博客等级加载中...
今日访问加载中...
总访问量加载中...
最后登录加载中...
 
 
 
 
 

最新日志

 
 
数据列表加载中...
 
 
 
 
 
 
 
 

李勇:看得见的未来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关键

2015-8-10 14:35:22 阅读2137 评论0 102015/08 Aug10

除了待遇微博之外,乡村环境的艰苦、发展空间的狭窄、社会身份的尴尬,都令年轻人对乡村教师岗位望而却步。

8月8日的人民网报道,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薛艳秋,大胆地作了一个去农村当老师的决定!在她看来,越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人去。如今,驻守农村已近三年,现任襄阳市樊城牛首镇竹条中学特岗教师的她的自白称“原来我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同特岗教师薛艳秋一样,守护农村教育的“小王子”们还有很多:带着师妹去支教,最终收获爱情的特岗教师郭勇,8年来家访走过两万里山路的桑磊……

然而,在当下,像薛艳秋一样富有青春的朝气,同时有高学历背景的农村老师为数很少。当下的实际情况是乡村教师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靠代课老师应急成常态,月薪千元完全没有吸引力;“老龄化”现象依然常见,尤其是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点,几乎全部是由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无法达到要求的那些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师任教;不仅如此,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也很突出,艺术类学科、外语等学科的教师缺乏。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愈来愈多的农村人口将陆续转移到城镇。据调查,我国部分偏远、贫困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村庄衰减、人口整体迁移、学校自然消失的态势。在城镇化进程中,全球化和城乡二元的逻辑,有序地把农村留守学生和农民出身的新生代教师聚集在一起。

有一项调查显示,在“自由选择职业”的情况下,仅41.4%的教师愿意继续选择这一职业,90%的学生不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而91.6%的人认为,社会应该让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不然国家的发展进步无

作者  | 2015-8-10 14:35:22 | 阅读(2137)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北上广未必是毕业生就业的“潜力股”

2015-6-24 0:42:59 阅读2421 评论0 242015/06 June24

据6月22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新高的749万,虽然家乡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地首选,比例达到30.4%,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仍以30%的比例高居第二位。包括北大在内的一些重点高校毕业生留北上广工作的比例则高达七八成。

  作为一名从高校走出来的就业过来人,深深地体会到,选择北上广还是回家乡,确实是一件挺纠结的事情。

  北上广,意味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意味着享受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医疗条件以及更好的教育资源,但同时还意味着污染严重的空气质量,拥挤的交通,也意味着居高不下的房价,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很大的工作压力;回家乡,意味着更好的空气质量,更低的交通成本,意味着房价相对便宜,工作和生活压力小,但同时还意味着较差的就业前景,不公平的竞争机制和不透明的用人机制,较差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医疗条件以及较差的教育资源。

  就在今年4月份,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月入八千在北京怎么活”的帖子刷屏了。扣除五险一金、租房、吃饭、人情往来、孝敬父母等开支,8000元的工资最后只剩下384.9元,而且这还只是满足一些基本需求,说白了,活得还挺“克制”。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对许多人来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一种经济学意义的理性选择。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劳动力价值还不够高,无论在哪里发展,大都有一段捉襟见肘期。但是,比较收益和成本,相对而言非北上广的城市可能更划算,回家乡发展的“性价比”近年来确实也有所提升。既然如此,何必非得去北上广呢?

  大学生都选

作者  | 2015-6-24 0:42:59 | 阅读(2421)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高考“状元”不是风向标

2015-6-19 14:26:52 阅读2421 评论0 192015/06 June19

每年,各省的高考文理“状元”都备受关注,他们的学习经验被学弟学妹们传播,他们的成长经历被众人称颂。光环环绕,站在聚光灯的中心,身上是所有人艳羡的目光,所有行为被无限放大。

  以至于在人们的预期当中,似乎“状元”只有与诸如学术领军人士、社会顶尖人士才能够划上等号,高考的第一名如果在之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与普通人群的期望较大的差距,就会被人打上诸如“后续发展不强”等不光鲜的标签。其实,这种逻辑甚为荒谬。

  前云南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进行过统计发现,云南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考第一名有64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他们在某一学术领域里面成为领军人物,或者是创新型的人才。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单凭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潜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还有违公平。

  考试“状元”们,往往就被打上“学术帝”、“学霸”等标签,将考试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强简单地划上等号。然而,做学术不同于考试。做学术需要学术精神和学术潜质,而考试更多的是一种被人为定义的测试维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考生超常发挥也好,失常发挥也罢,其内在的与做学术所需要的学术精神、学术潜质的匹配程度是不会因为一纸考卷的评价而决定的。如果他本身具有做学术的潜质,具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即使高考一落千丈,只要他在已经具有的学术潜质基础上加倍努力,丝毫不会因为高考的名落孙山而让他错失成为日后经济学家、物理学家亦或金融战略家的机会。

  高考第一名的人,容易对自己过于自信,由此沾沾自喜,相比较于没有考好的人,在大学期间更有可能会放松警惕,我行我素。生活中,高考超常发挥进入

作者  | 2015-6-19 14:26:52 | 阅读(2421)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英国缘何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

2015-6-16 16:56:41 阅读2408 评论0 162015/06 June16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在政治上可以用“老狐狸”来形容,恐怕非英国莫属。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其过去几百年当中,无论是自己主导世界还是甘当跟随者,从来没有在大国博弈当中站错过队。

  近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7日在G7峰会期间与卡梅伦举行双边会谈,明确要求卡梅伦“找办法达标”,否则英国可能失去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几乎就在同时,英国首相卡梅伦于当地时间9日在伦敦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卡梅伦说,今年是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英方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10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英方各部门已全面启动,希望与中方密切协作,积极筹备,向世界展示英中合作的积极成果和美好前景。

  比较这两则几乎同时产生的消息,让人感觉恍如隔世,英国竟然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玩起了平衡术。与工党时期的布莱尔亦步亦趋地紧跟小布什大不一样的是,在保守党卡梅伦时期的英国,从2010年到2015年,政治上总是不断地同“山姆大叔”拉开距离,而与中国的关系在经历2013年因卡梅伦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之后则在不断地升温。

  在国际上,英国人的政治往往都非常保守,总是站在传统力量的一边。历史上,英国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一战时期,英国作为既得利益者组成协约国集团与代表新兴资本主义大国所组成的同盟国集团之间的世界大战,二战时期,同样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老牌帝国主义与代表新兴帝国主义势力的德意日轴心国集团之间的世界大战,无一不是对新兴大国的战争,代表既得利益者的英国从来没有真正地屈服和妥协过。

  同时,英国人在政治上又不失灵活性。在英国近代的历

作者  | 2015-6-16 16:56:41 | 阅读(2408)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年轻人贵在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2015-6-15 14:21:07 阅读2436 评论0 152015/06 June15

年轻人贵在内心强大,不仅要具有敢打敢拼的勇气,奋发有为的状态,朝气蓬勃的面貌,同时,还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具有从容不迫的气度,有责任,有担当。

  一篇通俗易懂的歌词,一曲深入人心的旋律,《习主席寄语》被各大媒体报道和转载之后,迅即掀起热潮,红透中国。据中国青年网前期报道,已有1530个微信公众号转载此篇文章。在一个名为“励剑”公众号中,此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收获20181个赞。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励志,经得起风雨,才能长见识”,“莫好高骛远,稳健才扎实”饱含寓意的话,体现了习大大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关怀。深层次的寓意,意在强调年轻人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强大的内心,首先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立志做大事,知行合一,坚守信念。

  有一些年轻人,受到急功近利主义的影响,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价值观被歪曲,期望在短时间里成为“高富帅”、“白富美”,期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之下,作出一些对社会贻害无穷的事情来。

  2013年4月份,受到广泛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曾在法庭上喊出:“我没什么价值观。”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被问及:“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将来想当官。”当问及是什么样的官时,他不假思索地说:“贪官!因为可以捞很多好处啊。”试想一下,假如林森浩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良性教育的熏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了时代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具备了从容不迫的气度,又何以至于贻害社会呢?

  强大的内心,还表现为有着从容不迫的气度,有责任,有担当。

作者  | 2015-6-15 14:21:07 | 阅读(2436)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学历认证”岂能沦为机构敛财的手段

2015-5-18 22:45:54 阅读2697 评论0 182015/05 May18

5月16日的新华网报道称:毕业季临近,不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有些单位除了需要学校发的学历证,还需要一份相关部门盖章认证的“学历认证报告”,以证明自己的学历证是真的。保守估算,近年来学历认证的收费已超过亿元。

  “学历认证报告”是由教育部授权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为申请人出具的学历证明。进行学历认证的初衷是为了打击学历造假。其设计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被一些机构所利用,成为其敛财的手段,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异化。尽管国家对学历认证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依然滋生出各种乱象,有的收费高于国家标准,有的巧立名目增加收费,甚至成就了一些五花八门中介机构的收费乱象,其收费行为的透明度很低。如此一来,被验证者为证明学历证是真的,需花不少钱,极大地增加了被验证者不必要的社会负担。

  事实上,从2001年起,国家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是教育部唯一指定发布高等教育学历信息的网站。目前教育部已经建立了自1991年至今的全国高等教育学历信息数据库,在“学信网”上,花2块钱就能查到相关的学历认证信息。只需要花2块钱就可以查到学历证,何以至于劳民伤财呢?

  在全球范围来看,学历认证机构(包括专业性的私人认证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的。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是说应该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按照成本或者准成本来予以收费。按照该原则,我国相关机构就不应该对学历认证进行高收费,借机敛财。

  笔者认为,为了对申请人的学历进行确认而又不增

作者  | 2015-5-18 22:45:54 | 阅读(2697)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65个证书难找工作凸显了什么问题

2015-5-12 14:30:12 阅读2737 评论0 122015/05 May12

5月10日的《东方今报》报道:河南安阳准毕业生孙涛,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实习经历也很是丰富,可如今凭借着这多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孙涛的事例虽然仅为个例,但是却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当代高校毕业生求职所面对的结构性问题。笔者作为从高校走出来的求职过来人,回忆求职的时候,就亲眼看到过不少海归名校硕士,也有号称全球第一考的CFA考试通过二级、号称万金油的注册会计师暨CPA考试全部通过的求职者,设计了各种精美的个人简历,信心满满地参加各大金融机构的招聘,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沦为“炮灰”。其精心设计的个人简历被HR无情地“束之高阁”。反而一些考的证件少、学历和个人经历并不出众的求职者却最后成功地拿到了offer。可以说,拥有诸多荣誉和光鲜外衣却找不到称心工作的求职者并不少见。

  笔者认为,HR需要的是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求职者,需要将求职者的条件与求职岗位进行配比,如若不符合条件,即使你拥有再多与所应聘工作不相关的荣誉和光鲜的外衣,也是不会受到HR的最后青睐的。

  求职者的证书再多,学历再高,也并不见得就是用人者所需要的。一个市场营销的岗位,只需要一个大专生就可以胜任,再加上具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具备低学历却有着丰富的营销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相比较于一个硕士学历却没有营销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来说,肯定更有优势。同样道理,一个想着毕业之后从事于律师工作的人,在学校期间即使将CFA、CPA证书全部考过,却没有着法律知识背景,也没有律师实习的经历,在求职律师的时候将这些毫不相关的证书予以显摆,想必也没有哪家律师事务所的HR会对其感兴趣的。

作者  | 2015-5-12 14:30:12 | 阅读(2737)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黄冈中学的没落并非“教育均衡”的利好

2015-4-12 0:17:41 阅读2978 评论0 122015/04 Apr12

4月7号的《广州日报》有报道称湖北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高升学率、高获奖率给这座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城市带来无尽的荣耀。但随着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黄冈中学的优势渐失。荣耀了近30年的黄冈中学,逐渐走下“神坛”,并开始正视改革浪潮下的“没落”。

这几天,针对爆炒的黄冈中学走下神坛的消息,各大媒体和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有些人一厢情愿地认为黄冈中学的没落反映了黄冈中学的蛋糕小了,分蛋糕的人多了,体现了“教育均衡”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其实,从当前国内的教育大势来看,黄冈中学辉煌不再与“教育均衡”之间没有强相关性。分析蛋糕变小的原因,除了分蛋糕的人增多了之外,还很可能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蛋糕的大块被人掠夺了。而事实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正如黄冈教育界人士所说,“省会重点中学因为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师资力量、交通、国家财政投入等,就能将县级中学抛在后面,优秀师资力量和生源都不断流向大城市,形成一个循环”。优质师资走了,优质生源散了,黄冈中学自然也是难为无米之炊。

于是,黄冈中学黯然走下神坛却悄无声息地成就了大城市里面的某些牛校集团的“突飞猛进”。看看武汉的重点中学与黄冈中学这些年结下的“梁子”,一切都昭然若揭了。

这类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涌起,一种对公平教育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正在被一些教育工作管理者以一种诸如“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对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科学配置的唯一选择”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敷衍之下而大行其道,这种理由就是为了对教

作者  | 2015-4-12 0:17:41 | 阅读(2978)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年轻人不熬夜是好习惯也是好心态

2015-3-3 14:58:29 阅读3217 评论0 32015/03 Mar3

1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有报道称:半夜零点19分,北京建筑大学的林帆(化名)刷完朋友圈,发了最后一条状态说:“听从总书记教导,睡觉。”这是他近一年来第一次这么早睡,而他的朋友圈里也被“十二点一到就去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这句话刷屏了。

  由这则报道很容易让人想到被年轻人称为“习大大”的总书记,最近颇为亲切地规劝年轻人“不要熬夜”,他将心比心地以自己为例:“年轻时想办好事,经常通宵达旦地干,最后感觉不行,就像手里攥着一千个线头,可穿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

  笔者认为,习总书记劝年轻人“不要熬夜”,可以理解为习大大希望年轻人养成好的习惯,同时保持好的心态。

  有人说,好的习惯比一切都重要,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可以决定着以后人生的一切。年轻人正值身体的成长发育期,也是学知识、长才干、增见识、干工作的重要时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昼伏夜出、经常熬夜是不良的习惯,不仅不利于工作和学习,也不利于身体的成长发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的时候,经常锻炼身体,冬天用凉水洗澡,使得其不仅具有雄才伟略的韬论和博古通今的学识,同时还具有强健的体魄。每个人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还要花费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到睡眠上,年轻人也不例外,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就离不开养成一些基础性的好习惯。比如按时作息、勤于劳动、热爱学习、讲究卫生、经常锻炼身体,将这些基础性好习惯摄入年轻人的血液和细胞当中,可以为其人生的成长注入丰富的营养。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热情高、干劲大,却往往会性情急、心

作者  | 2015-3-3 14:58:29 | 阅读(3217)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校花”评选是商业戾气对校园文化的侵蚀

2015-2-10 10:58:05 阅读2629 评论0 102015/02 Feb10

近日,“中国大学情怀排行榜”在微信朋友圈里异常火爆。在排行榜中,“校花排行榜”最吸引眼球。一时间里,网络上又掀起了一阵“校花热”。

  看到这则报道,人们不禁要问的是,“校花排行榜”是怎么统计的?“校花”又是怎么评选出来的?毫无合理依据评选出来的结果,只会引起人们的深度怀疑。

  先前各种五花八门的“校花”评选大赛,层出不穷。这些大赛往往都是人为地定义选美的标准,比如先前湖北高校十大校花评选大赛,从半决赛开始,就要求选手嘴巴和眼睛之间的距离是整个脸长的36%,乳房丰满、匀称,两乳之间的距离大于20厘米。如此“明细标准”让人唏嘘。

  伯乐相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伯乐的儿子很想将父亲的这项专门技能继承下来,于是将父亲的《相马经》反复诵读,书中对千里马的外形描写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子好像垒起的酒药饼”。儿子将所见到的事物的外形和书上描绘的图形进行了一一对照,由此去相马,结果找到了一只很大的蛤蟆。

  上面的故事说明,按照固有的量化标准去选美,只不过是按图索骥的新版本。很多时候,选美和美没有多大的关系,“校花”评选就是典型,用一把尺子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标准自以为是地“定义美”,抛开内在美姑且不说,单就如此单维度选美标准,真的一定能够选出真正的“校花”吗?

  如果不能,那就说明发布“校花排行榜”和评选“校花”,都只是幕后的商业机构为了赚取公众眼球、牟取利益的手段而已,至于评选标准是否符合公众的审美需要,选出来的校花美不美,发布的校花排行榜准不准确,对于牟利者来说都丝毫不重要。发布“校花排行榜”是商业戾气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校花”评选是商业利益裹挟下的表演。

作者  | 2015-2-10 10:58:05 | 阅读(2629)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设置教学鼓励奖给高校带来正能量

2015-1-25 16:08:09 阅读3555 评论0 252015/01 Jan25

       据1月19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近日,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学贡献奖,鼓励教师潜心教学,为学生带来精彩课堂。经过评选,汪晓赞、郑祥民获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额为每人10万元;7位教师获首届优秀教学贡献奖,奖金额为每人5万元。

  先前,经常见到高校为科研设奖,现在见到为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而专门设奖的报道,让人眼前一亮。

  去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有报道称,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在外文系通过述职答辩,但方艳华因为科研成果有限,担任讲师的第9年还未评定职称,已到了“非升即走”的最后期限。方艳华的授课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帮助方艳华请留任的毕业生来信有50多封,其中,2011届毕业生王蕾的《请求清华留任方艳华老师》一文,在人人网广泛流传。方艳华的先例是我国高校先前和当下对科研和教学厚此薄彼现象的一个缩影。

  先前和当下,我国各高校推行“非升即走”政策的考核指标,按照该指标,一名教师要在大学里获得晋升,必须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申报成果,这是晋升的硬指标。推行这一考核指标有合理的一面,可以激励高校教师们积极向上,并以此来优化教师结构,最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之愿景的实现。但是,该考核指标忽视了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学。以至于不少全心教学,讲课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却因为不会写论文或者不愿意敷衍塞责地粗制滥造论文而升职无望,成为“非升即走”政策的牺牲品。

  正是在“非升即走”政策的考核指标之下,使得我国高校“厚科研

作者  | 2015-1-25 16:08:09 | 阅读(3555)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三清博士甘当一线工”本不该成新闻

2015-1-19 10:23:32 阅读3579 评论0 192015/01 Jan19

        1月3日的《解放日报》有报道称,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人称“三清博士”的谢邦鹏,毕业后出于自身喜好,选择去了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在电力检修的一线岗位工作。

  清华博士毕业,按理说可以选择出国,或者去外企、高校、研究院中的一种,但是,他选择去一家国企担任低层的技术岗位,从事只需一位大专甚至中专生即可胜任的工作。工作不轻松,收入也不高。实在是“不走寻常路”。其实,他这么做只是遵从内心的真实意愿。

  谢邦鹏的经历是个非典型事例,却有着典型意义。还有不少出身名校却心系技工者。2014年11月份《中国教育报》有报道“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同学,放弃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工作,选择了技工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毫不后悔,很庆幸”,“毫不后悔”是因为遵从了内心,“很庆幸”是因为他最终成功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很多人看来,低层一线技术岗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只有低学历的人才去做,名校博士出国、去研究院才是“人间正道”。殊不知,此种观念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今,职业教育的改革成为一大亮点,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价值日趋多元化的当下,成功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获得物质与名声,更是追求人生梦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线工作的实践,更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2011年成为继保班的班长到现在,谢邦鹏带领团队申请了27项发明创新专利,平均每年近10项,同时还发表了7篇EI、核心期刊收录的科技论文。谁能说这样的选择不能创造人生价值的呢?

作者  | 2015-1-19 10:23:32 | 阅读(3579) |评论(0) | 阅读全文>>

李勇:公布大学生就业率不是教改重点

2015-1-3 15:21:12 阅读3726 评论0 32015/01 Jan3

        中国教育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统计,今年上海高校实际毕业生168623人,截至9月1日,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85%,同比略有提高。(12月27日《中国教育报》

  在求职者感叹“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背景下,就业率的数据可以与往年不相上下,甚至是高于往年,颇为“振奋人心”。

  很是奇怪。一边是求职者们挣扎在求职前线上,转转奔波于各大高校专场招聘会和双选会,有报道名校女硕士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甘当保姆的,还有报道名校硕士找不到工作而跳楼轻生的,诸如此类大学生失业而“委身求全”之事,在过去的一年里就出现过不止一两次。另一边看到的却是让求职者“高枕无忧”的就业率数据。

  但是,只要明白了一些高校统计初次就业率的“娴熟操作”,就见多不怪了。一些学校统计就业率常见的手法包括:要求学生用就业协议书来换毕业文凭,逼着学生想尽办法弄来假的就业协议书“如实上交”;将考研、出国留学的学生也作为就业数据处理等。经过校方的“努力”,就业形势再严峻,最终的就业数据都十分好看。

  由各高校负责统计各自所在学校的就业率,随后将统计所得数据呈报给教育部门审核,通过审核之后再由政府部门发布,这就是目前国内高校就业率信息发布的路径。政府部门所发布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取决于下面的各个高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保持政府所公布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就必须保证各高校的统计数据没有“进水”。

  当下,统计和

作者  | 2015-1-3 15:21:12 | 阅读(3726) |评论(0) | 阅读全文>>

过来人谈:考研备考最后几天做什么

2014-12-23 20:09:34 阅读3771 评论0 232014/12 Dec23

         2015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首次被提前到12月份进行,临考之前如何备战?作为一名参加过研究生考试并且成功考上的过来人,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笔者的政治考研考了81分,对于政治的复习,到最后临考之前的几天,坚持“选择题泛作,主观题精作”的原则,精选出自不同名师(诸如米鹏、蒋中挺、李海洋、肖秀荣)的模拟题来进行训练,重点看看选择题,将以前在各种资料上用各种记号标记过的选择题重新快速“扫描”一遍,主观题则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一些资料(肖秀荣的最后5套卷和风中劲草的主观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演练一下先前所养成的答题思路和习惯,不用“真刀真枪”地作答,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予以识记。

  近年来的政治考题,往往大都是以当年所发生的时事热点作为切入点,在热点话题中渗透着知识点和考点。因此,考生不仅需要将知识点和考点掌握好、记得住、理解透,还需要具备透过时事热点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并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点能够信手拈来地运用到热点问题的分析当中去。启航的《20天20题》将考研政治归结为20个专题,将时事热点作为切入点进行命题,而且题型整理的很系统,也比较全面,笔者认为是一本在考前几天值得认真利用的参考资料。以参考资料和所做题型为模板,记忆不准确的就立即翻大纲和教材。

  对于考研英语,笔者认为直到考前的第2天依然需要照常训练1-2篇真题阅读,将平时记在小本子上不同热点话题类型的作文材料和模板快速地

作者  | 2014-12-23 20:09:34 | 阅读(3771) |评论(0) | 阅读全文>>

过半大学生愿意跳出体制内照鉴了什么

2014-12-19 21:38:02 阅读3862 评论0 192014/12 Dec19

我国最大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了《201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体制内单位受大学生追捧热度明显下降,体制外企业受大学生欢迎程度上升明显。(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在覆盖全国除了青海以及港澳台地区之外近200所高校10020名大学生参与的调查活动结果里显示,2014年选择愿意去体制内单位就业的受访大学生比例为36%,而选择愿意去体制外企业就业的受访大学生比例为56%。对比起前几年同类调查统计的结果,不难发现受访大学生倾向于去体制外的比例越来越大。

  通常所说的体制内指的是国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NGO组织等,体制外指的是外企、私企、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

  过去,中国人受官本位主义的影响,在人们的意识当中,体制内工作往往与升官绑到一起,升官往往与发财划等号,要想发财就要升官。于是,不少人对自己理想的职业规划可以被简单地总结为:进入体制内圈子里,尽快地升官。以至于没有进入体制内圈子的人挤着独木桥进入圈子里,进入圈子里的很多人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国企开始不断地剥离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性负担,政府职能和意识向服务转型,官本位意识逐渐淡化。于是,不少人开始从自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市场供求关系,择业理念趋于扁平化。

  予择业者个体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一定是从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知识结构出发,以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现人生抱负。如果仅从工作本身出发,为了升官发财亦或求安求稳,盲目地趋大流,置自身兴趣爱

作者  | 2014-12-19 21:38:02 | 阅读(3862) |评论(0) | 阅读全文>>

查看所有日志>>

 
 
 
 
 
 

天气

 
 
模块内容加载中...
 
 
 
 
 

日历

 
 
模块内容加载中...
 
 
 
 
 
 
 
 
 
 
 
网易云音乐 曲目表歌词秀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6

GACHA-本月最佳情侣

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LOFTER-最美图片社交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
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注册 登录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