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当年传教士进羊城
|
金羊网 2005-12-25 14:36:13 □刘千岛
当圣诞节到来之时,广州的年轻人都把它作为热闹的节日了。人们会思考,西方宗教何时传入我们这片古老的大地的呢?
1、 早期传教士们多次进入广州传教,包括著名的利玛窦初来,都遭到失败…… 早在明世宗嘉靖34年(1555年),耶稣会会士巴多两度到广州。次年另一个会士克鲁斯在广州住了一个月。以澳门作为基地的传教士们虽然多次进入广州传教,包括著名的利玛窦初来,都遭到失败。以致到万历12年,潜入我国内地的西班牙耶稣会会士桑舍兹叫嚷:“我认为劝化中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借用武力。”可见在中国、在广州,传统力量的巨大。 但世界也在变迁,到清康熙3年(1664年),朝廷对“中国第一教案”的处理是,把各地的传教士共30人解往北京,再转广州,圈禁在广州城内老耶稣堂中。直到康熙9年,形势发生变化,才每人发御书“春早归堂”四个大字,让他们重回各省,发还查封的教堂,但不准再建新的。以后,全国各地又陆续进来一些教会。总之,清政府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以至道光,对天主教限制越来越紧,延续一百多年。直到鸦片战争,才发生了新的变化。1901年,基督教早期传道人王元深写了一本书《圣道东来考》,记述了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许多材料说明教会与广州有联系。 在序言中,王先生先说明著书的目的:“一代之制度沿革、人物废兴,留存不朽者,莫不赖有文献在焉”。随后他提起“圣道来粤多年,可无记载以溯所自乎,仆谢主恩,信道颇早,各会入粤犹亲见之,同时信主之人今存无几,倘无记载。数十年后,考据无征,非吾教之一缺陷欤?”他认为自己是“粤人”,“只能道粤事而已”,所以对圣道入粤“爰笔而记之”。可见,王元深先生抱着承传历史的目的完成这本书。 当时,天主教、耶稣会未细分之前,中国人将它统称为“景教”,“景者大也,景者光也,言其道正大光明也。”在清皇宫,这个“正大光明”是无上的宗旨,把它移植到“景教”里,也是一种地位。但作者说,“圣道入中国始于何时,殊实难考”,但各教会进入,他却略知一二。 最早进来的是英国伦敦传道会。1807年(嘉庆12年),英国名士马礼逊搭乘美国商人的商船,先在澳门登岸,后转广州,“服御饮食,与华人同”。后来,有从北方来的天主教徒教他中文。到嘉庆17年,中英商务失和,马礼逊又到澳门。因为习俗,怕当地人讨厌,所以闭门不出,专写史书。 2、 有人因信教而死…… 中英事平之后,英国商人延马氏在广州当翻译,从而在白天干公事,晚上宣道、教授圣经。政府部门听说有洋人传教,马上宣布禁令,违者处死。到嘉庆19年,有一个叫蔡科的人信道而受洗,成为广州人信耶稣教的开始。后来又有姓朱的两个人受洗,信徒得以增多。到嘉庆23年,蔡科病死了,又归于沉寂。到1813年(嘉庆18年),英国伦敦会出现了,他们派传教士米连过来,澳门不准登陆,当时海禁未开,又不敢到广州,只好到马六甲。直到三年之后,才在马六甲施洗一个名叫梁发的华人。这时,马礼逊在澳门传播圣经,又编写汉英字典,1819年写成,去马六甲散散心,也在那里施洗一个叫屈昂的华人。 道光初年,米连施洗的华人梁发已经成为牧师,回广州传道。在派发《劝世良言》一书时,被官方拘捕,罚三十杖,没收他的书,处罚金后放了人。后来,梁发的妻子也受洗。那时,广州已经有信徒十人。官府仍然禁止,但派出的传道的书已经上万本。道光6年,马礼逊也到了广州,认识了梁发,和他一起传道。这时,马礼逊的弟子屈昂也由马六甲到了广州,和梁发一起传道。 有一天,马礼逊和梁发、屈昂三人在广州的河南派发《东西史记》、《劝世良言》两本书,被告到官府,却没抓到人,于是把屈昂的儿子“兴”拘捕了,最后死在了狱中,这是广州人为信教而死的开始。 3、 华人学英文的第一步…… 马礼逊带着两个弟子先到澳门,让弟子回马六甲。1834年,马礼逊在澳门去世,他在中国传道25年,只发展了4个人,到此也曲终人散了。1839年,英国伦敦会派叫合信的医生,以及马礼逊的儿子,两人到广东,先住澳门。马礼逊的儿子被中国人称“马仔”,涉理商务。合信则以传道施医为业。1841年,英国因鸦片战争而霸占香港,立即辟地建楼,添兵设卫。两年后,伦敦会派麦斯都教士来广东,人却住在香港,合信也从澳门搬到香港,加上其他的教士,他们分工合作,有时去上海,有时到马六甲,总之忙得不可开交。又在香港的上环建真神堂,在中环建英华书院,开始了华人学英文的第一步。后来,伦敦会派犹太医生夏吐庇,在香港湾仔建医院,合信又到广州惠爱路建惠爱医馆,梁发常驻医院宣道,接着,有卢挺善、周励堂等富翁襄助,于是,伦敦会千辛万苦后,终于开始进了羊城传道,结束以前单兵独户的传道方式。随后,英国浸里礼会、美国纲纪慎传道会、英国安立间会等等,纷纷进入羊城。
(侯颖/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