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29
山西通志 卷二十九 |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二十九
水利〈一 津梁附〉
甞考明臣徐伯繼西北水議曰利水之法高則開渠卑則築圍急則激取緩則疏引此誠經水要言也我
國家嘉惠元元勤修水利晉省渠堰之設類責渠長經畫隨宜蓄洩俾無棄利猶存周禮稻人掌稼蓄水止水蕩水均水舍水瀉水之遺意比復於汾晉州邑夥分一水之利者畀諸郡丞董理厥職於以勸農功弭釁訟沾溉溥矣津梁者掌之司里以濟不通其用與舟楫等亦水利之一端也爰附載焉志水利
太原府
陽曲縣
土堂村渠繇烈石口接水至土堂村南入汾溉田一頃五十畝
呼延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烈石口接水南至張村溉田三十頃有竒水至小東流村入汾
張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呼延村南至楊家村溉田五頃五十畝有竒
楊家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張村南至柴村溉田八頃十畝有竒
柴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楊家村南至芮城村溉田八頃有竒
三給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芮城村南至營村溉田三頃五十畝
營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三給村南至鑠落村溉田一頃二十畝
鑠落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營村南至東流村溉田一頃五十畝
東流村渠舊有錢家渠北繇鑠落村西至彭村南至汾河㟁入汾溉田三頃三十五畝
彭村渠舊有錢家渠東繇東流村接水溉田二頃二十五畝
北屯村渠舊有錢家渠自東流村接水溉田一頃八十三畝〈補志〉
以上舊渠在河西
西流等村渠有新𨳩義渠繇烈石口接水至彭村入河溉田四頃三十五畝
以上新渠
横渠下薛等村渠有渠一道繇烈石口接水至下薛村溉田一十三頃有竒
西村渠有渠一道繇蘭村烈石口接水至翟村溉田十頃有竒
翟村渠有渠一道繇西村接水至上碾村溉田三頃六十四畝
上碾村渠有渠一道繇翟村接水至上碾村小河入汾溉田七頃一十八畝
下蘭村渠有渠一道繇下蘭村崖頭接水溉田二頃有竒
趙荘村渠有古渠一道上繇北固碾村接水下至小河入河溉田七頃有竒
以上在河東
㓂荘三結廟親賢等村渠城南有龍首渠一道北至南關西接水溉三結廟村田一頃六十畝溉北冦荘田一頃溉南冦荘田一頃三十畝溉親賢村田一頃五十畆
以上龍首渠
陽曲新舊渠共十九道胥引汾水溉田渠長司之
舊志蘭村渠 西村渠 上碾渠 翟村渠俱在河東居民引汾水溉田
趙荘渠 土堂渠 劉村渠 呼延渠 張村渠楊家村渠 柴村渠 芮城渠 鑠落村渠 彭村渠俱在河西亦引汾水溉田
龍首渠引汾水自鎮河樓流經冦荘親賢等村至太原縣烏城等村溉田萬厯十四年開鑿後時開時塞忠利渠 永濟渠二渠嵗久不通
明成化中刑部郎中李鐩從侍𭅺何喬新賑荒山西𨳩麗澤渠以灌田
萬自約汾河渠壩記汾河出山陿中又值東山暴水注下兩觸而成一勝故易徙浸假折而南直向乾方嘉靖末曾奪阜城門入中丞李公初鎮撫即憂之適嵗多雨擬穿河西渠令水直下而力殊艱鉅且水近城惟恐其不西又惟恐其愈益西乃自把兒溝起抵教塲南沿流作石壩若土壩初作水仍逼教塲迤南撼振武門外橋居人夜坐屋上於是召寕武崞縣陽曲石人取石於山採椽於寕化約丈有一八地率半之中維薪楗稻藁取東郭赤埴和以石塊後加鈎椽合三成一相地之阞每石壩率十累或儉不下八累累皆從衝間作鈎刃縫合錠形灰液而木紐之又起大小壩頭前出數武殺水怒自乙巳二月始事至今年十月告成凡石壩七道長一百四十五丈土壩九道長四百五十六丈新挑壩兒溝河渠一道長四十三丈
魏志漢建安十年鑿滹沱入汾名平虜渠
龍泉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静樂界流經盧子社至横渠合掃谷水宋天聖二年夏水大漲知太原府陳堯佐作新堤捍之并人頼焉
汾水暴漲民輒憂擾知太原府陳堯佐為堤植桞數萬本作桞溪民賴其利
按陳堯佐堤舊志注龍泉下當以汾水為正葢龍泉洛隂水苐能助汾水勢也
熙寕初汾河大溢知太原府王素曰若壊平晉遂灌州城矣亟命具舟楫築堤以塹之一夕水驟至人賴以安
城北六十五里郁利村三覺寺東南百歩水自亭子山而下溝滙為害元大徳七年僧琮進砌石堰横八歩縱八十餘歩髙四十餘尺村民賴之至大元年立石
古鐵窗都司西古城西垣洩水地也
圓海子水勢寖盛
國朝初知府王覺民募挑文昌廟後積土引水入長海子又循南城墻古水口疏𨗳入汾今城下有鐵稜蹟存
楊思聖築城東壩堤記汾河雨驟易奔而郭東為甚郭東南接䨇鳳紫巖北接越霄李賔盟芹渦牧馬諸水合縱於陳家峪而侵軼郭東并壕梁囓城垣奪市廬而遠則被於龍山陽舊設壩堤漸坍癸巳水伺間衝突乃大厲民父老曰三十年來盖再見之廵按高某檄閫司毛某治堤功成約三百丈有竒
沙堰在西七里風谷口沙河經晉陽故城東流入汾水漲時壊城郭舊築堰障之明成化間頽壊正徳七年王恭襄瓊倡修嘉靖七年復壞復倡修二十一年復壞主薄王儒砌石修築袤二百歩有竒
太原縣
汾河渠
鳳中渠北二十里陽曲縣㸔河樓西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南屯村二十里分小溝三又至南偃村五里分小溝五共溉二村田
豊泉渠縣北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經陽曲北屯村又經縣境大小王村上莊村南屯村至武家莊十里分小溝四又至董茹村三里分小溝一又至牛家營二里分小溝二又至北富村一里分小溝二又至城北村五里分小溝二附近小營村分小溝一又至南富村二里分小溝一共溉七村田
西寨渠東北十里陽曲縣演武㕔開渠引汾水經縣境南屯村至吳家堡五里溉田至北富村五里分小溝一至南富村一里溉田至西寨村一里又分小溝二共溉四村田
苜蓿西渠東北十里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姑姑寨村三十里分小溝三又至西寨村五里分小溝三木厰頭村二里分小溝二賈家莊村一里分小溝二東城角村五里分小溝四共溉五村田
苜蓿東渠東北十里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姑姑寨村三十里分小溝四又至舊寨村一里分小溝一龎家寨村三里分小溝三東城角村一里分小溝二共溉四村田
縣東渠東五里陽曲縣看河樓視水勢開渠經陽曲境至縣境南屯吳家堡等村引汾水至渠起南富村至賈家莊一里二村分小溝九又至東關村三里分小溝十至東關廂三里分小溝七又至鹽堡村二里分小溝十六至鵞下村三里鵞歸店一里二村分小溝十一又至五府營三里分小溝五共溉八村田
晉陽西渠東十里陽曲縣看河樓開渠引汾水南流至瓦窰村四十里分小溝四又至東城角村三里分小溝二梁家寨二里分小溝三南瓦窰村一里分小溝四鵞歸店一里分小溝四共溉五村田
晉陽東渠東十里嘉節村南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北瓦窰村十五里分小溝五梁家寨一里分小溝二南瓦窰村二里分小溝三共溉三村田
以上八渠在汾河西開渠
興隆渠東北三十里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張村二十五里分小溝二范家堡一里分小溝一紅寺村二里分小溝一又至西荘村五里分小溝二大吳村一里分小溝二小吳村一里分小溝一共溉六村田
舊縣西渠東北二十五里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大馬村二十五里分大溝二殷家堡一里分小溝二小馬村二里分小溝一范家堡一里分小溝二紅寺村一里分小溝二又至城西村三里分小溝三下荘村五里分小溝二化章堡五里分小溝二圪㙮營二里分小溝三薛店村三里分小溝二又至小營屯分小溝二西攅村一里分小溝二共溉一十二村田舊縣東渠東北二十五里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大吳村三十里又至小吳村一里分小溝三又至北畔村一里分小溝四南畔村五里分小溝五又分小溝三溉南黒窰又至下莊村三里分小溝三下荘尾五里分小溝二楊莊一里分小溝三化章堡一里分小溝五共溉八村田
嘉節渠東北二十五里陽曲縣看河樓西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大馬村十里分小溝二殷家堡一里分小溝二小馬村三里分小溝三又至嘉節村五里分小溝五共溉四村田
任碧渠東北十五里嘉節村西北門渠引汾水東南流至鞏家堡一十五里又至東橋村三里分小溝二圪㙮營二里分小溝三東攅村四里分小溝二薛店村二里分小溝三西攅村三里分小溝三小營屯一里分小溝三又至西賈村四里分小溝四共溉八村田
大村渠東十里嘉節村南槐龍寺開渠引汾水經小店鎮三里又至大村七里分小溝五又至賈家寨五里分小溝一又至宋瓌村十里分小溝一共溉三村田永利渠東一十五里吳家堡東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小店鎮十五里分小溝八鞏家堡五里分小溝七共溉二村田
永盛渠東一十五里舊寨村東開渠引汾水南流至西橋村十里分小溝四温家堡二里分小溝二東橋村二里分小溝二共溉三村田
蒲村渠東一十五里李家莊西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大村二里又至孫家寨五里又至蒲村北三里分小溝二十四又至西蒲村二里𠔃小溝二又至南蒲村一里分小溝一又至草寨村二里分小溝一侯家寨三里分小溝四共溉五村田
梁家莊渠東一十八里李家荘西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大村二里孫家寨五里又至梁家荘十一里分小溝五溉梁家莊田
北格渠東南十里大村西北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小北格二十里分小溝二又至大北格西北格村二里分小溝九又至南格村二里分小溝一共溉四村田
孫家寨渠東南十里大村北開渠引汾水南流至孫家寨七里分小溝四溉孫家寨田
桞林堡渠東南十里武家寨西開渠引汾水南流經西草寨村八里至東栁荘北分小溝二劉家堡一里分小溝三共溉二村田
通義渠東南十五里賈家寨西北開渠引汾水南流至三賢村十五里分小溝三草寨村五里分小溝二南蒲村二里分小溝二共溉三村田
流澗渠東南一十五里大村北開渠引汾水東南流至流澗村十里有竒分東西二小渠西溉田至上均東溉田四十畆
陳王渠南二十里草寨東北開渠引汾水至同過村七里分小溝三又至石溝村分小溝二共溉二村田既濟渠南三十里栁林荘西開渠引汾水經河灘村里解村洛陽村至南馬村十五里分小溝二又至清源縣長頭村四里分小溝二共溉二村田
以上十七渠在汾河東開渠口
晉水渠〈漢地理志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
晉祠南河用水
晉祠鎮北繇泉源起南至邀河子止距泉四里〈𨽻晉祠渠長〉王郭村下渠北繇邀河子起南至牛家橋止距泉七里南張村下渠北繇牛家橋起南至二十七畝地止距泉十里〈以上胥𨽻王張二村渠長〉
索村上渠北繇白衣菴前郭家磨分支起南至天龍荒止距泉五里
棗園頭上渠北縣村境三地起距泉八里南至村境老官人地止距泉一十四里〈以上胥𨽻索棗二村渠長〉
以上共溉五村
晉祠北河用水
紙房村北南繇晉祠鎮北門外雨花寺口起北至赤橋村明仙橋止距泉一里縮
赤橋村南繇明仙橋起北至薄堰口止距泉一里〈以上胥𨽻晉祠渠長〉
小站營西繇赤橋村磨河口分支起東至五府營界止距泉五里〈𨽻小站營渠甲〉
五府營西繇小站營界起東至馬圏屯界止距泉八里〈𨽻五府營渠甲〉
馬圏屯南繇五府營界起北至南關廂界止距泉十里〈𨽻小站營渠甲〉
花㙮西鎮南城角三村南繇薄堰口起北至南關廂寨門口止距泉遠近有差
南關廂南繇寨門口起北至楊家北頭桑樹口止距泉八里
楊家北頭西關廂二村南繇桑樹口起北至古城營官河口止距泉八里〈以上𨽻花㙮村渠長〉
古城營南繇官河口起北至羅城村羅城閣沙堰止距泉一十三里〈𨽻古城營渠甲〉
羅城村南繇古城營界起北至韓家凹口止距泉一十八里〈𨽻花㙮村渠長〉
金勝村南繇韓家凹口起北至董茹村界止距泉二十五里〈𨽻金勝村渠甲〉
董茹村南繇金勝村界起北至村境奶奶廟止距泉三十里〈𨽻董茹村渠甲〉
以上共溉一十二村
晉水中河用水
長巷村西繇晉祠鎮東門外起東至麻地橋止距泉二里
西堡村西繇春樹河起東至三根石橋止距泉一里有半
南大寺村西繇葦葉河口起東至洞兒河止距泉二里有半
三家村西繇長𬏂口起東至韓家荒止距泉三里有半萬花堡西繇後河口起東至退水河止距泉四里〈以上胥𨽻中河渠長〉
東莊村西繇泉子河起東至馬練河止距泉四里〈𨽻東荘村渠甲〉
東莊營西繇案槽河口起東至退河河止距泉五里〈𨽻東荘營渠甲〉
以上共溉七村
晉祠陸堡河用水
紙房村東南西繇晉祠鎮中堡東門外起東至㙮院村界止距泉一里
㙮院村西繇紙房村東南界起東至北大寺地界止距泉一里有半
北大寺村西繇㙮院村地界起東至東荘村界止距泉二里有半
東莊村西繇北大寺地界起東至村境十字河止距泉三里〈以上胥𨽻陸堡河渠長〉
以上共溉四村
晉水四河共溉二十八村田諸堡渠長水甲司之雍正七年析本鎮外村有程無程近遠界設縂
散渠甲
舊志汾河舊渠一十一道
南關都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河下等八村
鳯中都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南屯等村
武家荘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牛家營等村
豐泉都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董茹等村
西寨村西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本村
晉陽西渠一道汾灘取水溉鵞歸店等村
苜蓿都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木塲頭等村
西寨村東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本村
苜蓿村東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龎家寨等村晉陽東渠一道大馬村取水溉瓦窰等村
廣濟渠一道舊寨取水溉野塲等村
新開渠一十九道〈明天啓三年知縣屈鍾嶽新開〉
勲南都渠二道小南岡取水溉吳張二村
馬村都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大小馬村
嘉節都渠二道看河樓取水溉本村
舊縣都渠一道看河樓取水溉西攅等村
小店渠一道烏城北取水溉本村
鞏家堡渠一道大馬村取水溉本村
東橋村渠一道嘉節取水溉流澗等村
賈家寨渠一道嘉節取水溉本村
大村渠一道槐龍寺取水溉本村
孫家寨渠一道嘉節取水溉本村
梁家荘渠一道大村取水溉本村
三賢都渠一道大村取水溉南北格等村
蒲村渠一道大村取水溉侯家寨等村
草寨渠一道大村南取水溉三賢等村
洞渦村渠一道武家寨取水溉戴家堡等村
里解村渠一道草寨村取水溉東西里解等村洛陽都渠一道河灘取水溉吳家堡等村
晉水四渠
北渠水七分溉赤橋花㙮小站縣城外古城金勝等一十二村屯
南渠水一分半分上下溉索村王郭村張村棗園等五村
中渠水一分溉長巷東荘等七村屯
陸堡渠水半分溉大寺上下等四村
小河三渠
郜村渠一道禇村取水溉西賈等村
辛村渠一道禇村取水溉本村
張花渠一道禇村取水溉本村花㙮晉水小閘嘗決毁勒石視例分水
洞渦河四渠自永康鎮等村引水溉劉家堡等十五村
通志洞渦四渠皆在太原縣自永康鎮等村引河水分灌劉家堡等十五村
此與縣志不合縣志止有三渠
漢元初三年春正月甲戌修理太原舊溝渠溉灌官私田章懐註酈道元水經註曰昔智伯遏晉水灌晉陽後人踵其遺跡蓄以為沼分為二𣲖北瀆即智氏故渠也其瀆乗高東北注入晉陽城以灌溉東南出城注於汾水今所修溝渠即謂此
宋知縣事陳知白分引晉水敎民灌溉
宋太谷知縣公乗良弼重廣水利記難老泉源晉祠下支行股引東走平陸十分之以溉民土倍加於昔者前大夫陳君所為也嘉祐五年君來飭府禁浮説浚其源為十分穴廟垣以出其七分循石而南行一分半靣奉聖院折而㣲東以入於郭村又一分湊石橋下以入於晉祠村又支者為半分東南以入於陸堡河其正東以入於賢輔等鄉者特七分之四其三分循石而北通聖母池轉驛㕔左以入於太原故城繇故城至郭村凡水之所行二鄉五村民悉附水為溝激而引之漫然於塍隴間各有先後無不周者已而皆㑹於汾河其溉田以稲數計之得二百二十一夫餘七十畝合前為三百三十四夫五十九畝三分有竒碾磑之具鱗次而動以屋計之得一十二區於是晉水之利無復有遺君名知白故相國文惠公之孫嘉祐八年二月初五日記
明冀寧道蘇水利禁例晉祠水源分為四渠今以十分計之南渠一分有半澆地南至棗園頭而止中渠一分澆地東南至東荘營而止陸堡河渠半分澆地東至大寺村而止北七分澆地北過縣城之北至董茹村而止王府與民間分日用水二月均出夫役䟽濬渠道三月初一日同時起程放澆只以北渠言之每年三月初一日先澆晉府地一日畢初二日澆寕化府地二日至初三日畢初四日方澆本縣民地三日至六日畢初七日又澆晉府地輪流如前週而復始俗名軍三民三各輪三日晝夜相兼至𢎞治間北渠渠長将民間夜水獻與晉府至今民地止得日間用水以至水少不能遍及董茹等村又縣北與縣南水甲八程止存二程遂起賣水買水之弊賣水者惟彼得買之從此遂有無水之田買水者惟彼得用之從此遂有無地之水今分為二十二節明立疆界每地十畝出夫三名每夫三十名統以水甲一名是為一程凡一名該澆地畝只在一節之中不得越過數畝數里俟縣南水甲十程澆遍然後放水一程與縣北水甲週而復始永為定規惟有地者則有水無地則不得用有水者即出夫無夫則不許用
喬宇晉祠記泉溢泛爲溪北折而東瀰漫盈決渠穿澮引條經井絡用溉田疇方四十里晉陽之民稲梁而食者皆饗其利號為膏腴
唐徳宗時北邉數有警河東節度使馬燧念晉陽王業所基宜固險以示敵乃引晉水架汾而屬之城瀦為東隍省守陴萬人又釃汾環城樹以固堤
宋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軍中乏水城西十里谷中有娘子廟觀察使曹翰往禱之穿渠得水人馬以給宋神宗八年七月太原府草澤史守一修晉祠水利溉田六百餘頃
韓絳崇聖寺碑熈寕初汾水溢寺宇有淤毁者元豐己未嵗即其舊基外築防以圍之預䕶水患
唐志太原井苦不可食貞觀中長史李勣架汾引晉水入東城以甘民食謂之晉渠
明知府黄卿重修風谷石堰記太原邑治占古墉之南古墉陸今城近湫濕西當風谷或値夏溢霖諸山壑潦水㑹出谷口洶湧如雷鼓東下射城突門而入蕩壞室廬正徳初始築石堰障潢潦俾東北流注汾河而工用草簡數年頽圯今嵗三月廵丞常公道廵按穆公相委視縣篆布政司理問丁君相檄主簿景君昻董役南北長五百丈有竒高三丈五尺趾之厚如髙三之二巔之濶殺址五之二去城五里許去谷五百歩三旬奄成
榆次縣
大凃水繇東南一百二十里和順八縛嶺來西北入洞渦水
小凃水出東南八十里鷹山西入大凃水
洞渦水繇壽陽來
萬春渠〈官甲口縂渠分支溉地水繇和順壽陽來名凃河乃長流水也〉
近城村溉地四十三頃九畝有竒
郭家堡溉地一百二頃有竒
冦村溉地六頃有竒
上營村溉地四十五頃十一畝有竒
榮村溉地二十五頃五十二畝有竒
髙村溉地二十六頃有竒
韓村溉地六頃六十畝有竒
小趙村溉地三頃五十畝有竒
六堡村溉地十頃八十畝有竒
西榮村溉地四十四頃有竒
王村渠溉地四十六頃七十三畝有竒
張超村溉地一十二頃三十九畝有竒
小東關渠溉地二頃一十三畝有竒
楊村渠溉地二十九頃有竒
演武渠溉地三十六頃二十九畝有竒
懐仁渠溉地四十三頃八十六畝有奇
王郝渠溉地一十九頃有奇
永康渠溉地一百三頃有奇
張慶渠溉地一百一十二頃五十四畝有奇
大張義村溉地五十三頃一十三畝有奇
小張義村溉地三十二頃五十八畝有奇
西長壽村渠溉地五頃五十一畝有竒
弓村渠溉地二十九頃有竒
述巴北胡喬西胡喬村渠溉地一十二頃四畝有竒述巴渠溉地三十頃三十九畝有奇
西河堡溉地七十頃四十七畝有竒
甯家營溉地一十一頃五畝有竒
東賈村渠溉地一十二頃七十七畝有竒
永春渠〈水繇和順縣山來乃泉水長流也〉
東西長寕村溉地一十三頃七十二畝有竒
東西長寕東疃溉地四頃八十畝有奇
洪水渠〈水繇和順縣山來乃山水漲發使水非長流水也〉
沙溝北趙南合流村共溉地九頃三十畝有奇
澗河水繇壽陽來
澗河渠〈水繇壽陽縣李家山來乃山水漲發使水非長流水也〉
鳴李村溉地六頃有竒
楊盤村溉地八頃有竒
六堡村北渠溉地六頃有竒
六堡村南渠溉地六頃有竒
聶店村溉地四頃五十畝有竒
金水河繇太谷來經縣境東陽鎮
金水河渠〈水繇太谷縣石畝村來乃山水漲發使水非長流水也〉
東陽鎮溉地二十頃五十一畝有竒
王都村溉地一十九頃九十四畝有奇
要村溉地一十七頃六十畝有竒
龎至村溉地六頃七十五畝有奇
車輞村南北二渠溉地三十八頃八十五畝有奇牛坑水出東南三十里引渠至修文村溉田
牛耕溝渠〈源出縣境上黄彩村乃山水漲發使水非長流水也〉
小趙村溉地一頃九十一畝有奇
王香村溉地二頃五十九畝有奇
北要村郭村共溉地五頃有竒
䨇村溉地一頃二十畝有奇
南要村溉地一頃八十畝有竒
修文村溉地九十九畝有竒
順道渠〈源出縣境象峪村乃山水漲發使水非長流水也〉
南莊村溉地二頃五十六畝有奇
以上諸渠分定成規渠長經理無爭截紊越 新冊與舊志異者盖并二水為一又水道時有變遷故也
舊志萬春渠西南三里元至正二十二年民劉時敏等開繇白家厓引洞渦水西流溉田上一渠下析為三小渠李村丘家堡郝家堡榮村髙村韓村小趙西榮六堡均賴之凡溉田一百二十頃有竒成化間渠長致訟通塞不常𢎞治十一年李村劉文質郭志端等始開官甲口渠各村輪灌後郭家堡專利李村復開白家厓舊渠止溉田三十頃有奇官甲口渠溉四營六村地二百六十頃有竒二渠胥名萬春知縣孫昌勒石可考四營水有定程萬厯三十二年知縣史記事查晉府地册四營毎季定十八日居恒按季一週暵時四旬可復郭家堡不得以官地為辭而六村胥溉矣
以上引洞渦水
中郝渠東南七里萬厯十四年開溉田二頃
小東關渠南一里萬厯二十七年開引大凃水溉田一十五頃
王村渠南八里元至正二年開溉王村及張超地三十頃有竒
楊村渠南十里萬厯元年開溉楊村及南郭村甯家營地五十頃有竒
演武渠西南十五里元中統元年開溉田二十餘頃懐仁渠西南十五里元中統元年開溉懐仁村及西長壽地十頃
張慶渠西南二十里元至正二年開溉張慶村及張義村地五十餘頃
永康渠西南三十里元中統四年𨳩溉田二十餘頃王郝渠西南三十里金皇統元年開溉田二十頃陳胡渠西南三十里元中統四年開溉陳胡村述巴村地七十頃
永春渠東三十里長寕村元至正二年民范灔等開引大凃水溉田一十六頃嵗久上流擅利嘉靖二十年民趙文東等乞嚴禁輪灌如初
以上胥引大凃水
胡喬渠南三十里萬厯二十年開引小凃水溉胡喬村及陳胡地十餘頃
西河堡渠西南三十餘里嘉靖四十年開在弓村西引小凃水經永康鎮溉西河堡地三十餘頃
以上胥引小凃水
凃水捍水堤三
一在懐仁村萬厯九年民王廷美等建東至演武西至王郝
一在西長壽村萬厯二十五年民彭冕等建
一在王郝村東萬厯十五年民郝利等建
以上胥縁凃水漲發漂溺民田舎故建堤以防水患
西榮渠西二十里萬厯二十五年開溉西榮村及温莊王名地十五頃
使趙渠西北八里元至正二年民閻子雲開引澗河水自聶村西流嘉靖間二村爭水遂壅萬厯二十六年知縣張鶴騰督鄉民復𨳩與聶村分為二渠下聶村水口數十歩至二十八年成溉田四十頃
聶村渠上使趙渠口數丈溉田三十餘頃兩村均頼之
楊盤渠西北二十里洪武二年開溉田二頃
鳴李渠西北二十里洪武三年開溉田六頃
洪水上渠北十里萬厯二十八年開引澗河水溉聶村田村趙村地三十頃
洪水下渠西北十二里萬厯二十八年開引澗河水溉使趙侯方地四十頃
聶店渠北十五里宣徳七年開溉地二頃
以上胥引澗河水
要村渠西南二十五里嘉靖四十年開引金水河溉要村及王都禇村陳胡地十餘頃
徳音渠西南三十里萬厯二十六年開引金水河溉德音村及龎志地十五頃
沙渠西北二十里嘉靖二十五年開引金水河溉田三頃
以上胥引金河水
南要渠南八里萬厯十年開引牛坑水溉北要及郭村地五頃
長夀渠西南十二里東長夀村南有牛坑水民初不知引溉萬厯十四年知縣李光祖諭民李定等開溉田十餘頃遂為沃壤
以上胥引牛坑水
上戈渠東十八里引小河水溉上戈東趙地七頃四十六畝萬厯三十二年開
雙村渠南十八里築堰髙三丈五尺廣十丈分渠二道溉王香小趙南要修文等村地
南要新渠南十里通東郝渠引小河水溉郭村地十五頃遠近凡十里萬厯三十二年開
永康渠西南三十里引小河水溉弓村地二十六頃萬厯三十二年開
王都渠西南三十里引小河水溉陳胡逯村等六村地一百餘頃遠近凡二十里萬厯三十二年開 此水越金水渠而後至應灌地分如兩水並發則合流均溉一水獨發則塞一渠口俾無得相閡
西河堡新渠西南三十餘里萬厯三十五年於陳胡村後開引小河水溉地三十餘頃
以上胥引小河水
沙河渠北三十里引山水溉中社都地五十餘頃萬厯三十二年開
甎井渠西北三十里一大渠下分十小渠引山水溉地二十一頃有竒萬厯三十三年開
小峪口渠北三十里里引山水溉寺峪地一頃三十畝有竒萬厯三十二年開
以上胥引山水
秋村渠西北一十里引寺峪河溉地五頃有奇萬厯三十二年開
引寺峪河
沙溝村渠北三十五里引沙河溉地八頃萬厯三十二年開
引沙河
使張渠西北十里引澗水溉地五頃遠近凡十里萬厯三十二年開
引澗水
橙槽渠在王村天啓間開
水程
萬春官甲口渠〈自三月二十一日子時起使水一十七程〉王村渠〈使水一程半〉楊村渠〈使小一程半〉張慶渠〈使水四程〉永康渠〈使水一程半〉演武渠〈使水一程半〉懐仁渠〈使水一程半〉王郝渠〈使水一程半〉小東關渠〈使水一程半〉橙槽渠〈使水二程半〉
水程分數易起爭端知縣劉星勒石以弭訟竇無論大小月建視分畫日時繇上迄下輪溉共三十四程
齊人奇東陽鎮河渠碑榆西南東陽鎮距縣三十里而遥户以千計津水河自射母來東注離鎮僅數百武從髙突下迅若建瓴壁阯崩陷約三十丈歳丙辰劉侯似鰲經丁里上下改瀹而南穿濬成渠溉田數十頃
唐貞觀二年縣令孫湛引洞渦水以溉田
太谷縣
烏馬河源出回馬峪在東南三十里回馬河在東南二十五里河渠一十九道
水秀渠四道 楊宋渠 朱家堡渠 賈家堡渠二道新渠 郭家堡渠 懐逺渠二道 落母渠二道
少林渠 教坊渠 秃尾渠二道 七里渠
以上十九渠源胥出回馬峪繇烏馬河引水 太谷縣東北胡村里居民千室眀初剜渠一道引烏馬河水繇桑子村上流而下距胡村十里渠甲規則有萬厯十一年劄而桑子村人時豁堰奪水
國朝雍正元年縣令司馬灝文禁止攙越四年胡村築官堰建永定橋又偕桑子村合建普濟橋爭始息勒碑識之
咸陽峪在南一十五里峪水西合回馬峪水河渠一十有一道
沙河渠二道 賀家堡渠 洸村渠 胡家莊渠二道杜家荘渠 曹莊渠 程家莊渠 貫家堡渠 龎
村渠
以上十一渠源胥出咸陽谷繇咸陽河引水
嶑峪在東北五十二里嶑峪河在東北二十五里源出榆社流入清源河渠一十四道
小常渠五道 東蘆渠 楊董渠 西蘆渠 智濟渠郭村渠 胡村渠四道
以上十四渠源胥出八賦嶺繇嶑峪河引水
奄峪在東南十五里奄峪河在東南十里河渠二道石象渠 王惠荘渠
以上二渠源胥出奄峪口繇奄峪河接水
馬鳴王峪在城南河渠四道
桃園堡渠二道 侯成渠二道
以上四渠源胥出馬鳴峪繇馬鳴河引水
猪峪在城西南河渠二道
猪峪渠 白城渠
以上二渠源胥出猪峪口繇猪峪河引水
四卦河渠源出東峪口繇四卦河引水
西卜渠源出季麻溝繇圪㙮河引水 圪㙮古溝源出和順縣麻地溝經榆次入縣境明萬厯間大郭村開渠溉大郭村及西薄魏岳許村地
國朝康熈六年榆次北田等村渠築堰絶流廵撫楊熙批禁
以上共渠五十四道溉五十村田有竒胥設渠長按時輪溉
舊志酬泉渠二道源出縣南十里鳳山下歳久壅涸知縣喬允升諭民開濬溉侯成等地一十頃有竒又溉東南三坊白斗地一頃
以上活水
烏馬河渠一十九道
登豐一里 朝陽都 敦坊都二道 上善一里三道 上善一二三里 上善二里二道 登豐二里三道 白村都二道 正東二坊 胡村二里 東南三坊 韓武都
咸陽峪河渠十道
東南二坊 東南三坊四道 東南五坊 正西一坊三道 沙河都
嶑峪河渠一十一道
胡村三里三道 小常一里二道 敦坊都二道信義二里 郭村一里 郭村二里 東蘆都奄峪河渠四道
奄峪河口 石象一里 侯城一里 惠安都奄峪續開渠三道
正東一里 桃園都 侯城一里
馬鳴王峪河渠五道
東南一坊 東南二坊二道 東南三坊 侯城三里
猪峪河渠五道
正西一坊二道 洸村一里 洸村二里 榆林一里
四卦峪河渠一道
陽邑二里
以上乾渠葢奄峪等河冬春恒涸夏秋暴雨時至東南山水倐四溢濵河沃壌盡為沙石知縣喬允升於諸河口凡可以引導者自上逮下諭民挑渠築堰旱乾則待之水流則循其渠道注之即引以溉田
元曹大清𨳩河碑太谷縣東南有惠安之蒲地一所在西莊北沾泥口向西大㙮石近南以十分為率惠安與王誨莊二八使水惠安例使水分王誨荘例二分其餘社分並無水利値大雨河漲不定自上而下溉田例數年來水勢不常渠道壅塞横流西去漂没侯城地數十餘頃衝突太谷城池三十餘年縣尹劉約禮親詣奄谷口料量髙下規措夫七百餘名委理問李克宏經始於三月三日開惠安獲利之渠閉塞太谷侯城為害之處不逾旬工畢
太谷縣水繇奄谷而出者走城之東堪輿家謂金鈎之水而水勢所至為河伯都且有復隍之虞明萬厯間築堤障之使北注於烏馬河堪輿家説勿恤可也繇烏馬嶑峪諸河而出者上游清流涓涓盆盎之注也惟山雨滙而成川民獲釃渠灌溉否則枯無滴水砂石皛皛原隰胥暵焉
祁縣
子洪渠溉子洪鎭郜北村地
洛陽渠溉洛陽村地
梁村渠溉梁村元台溝澗壑村地
龍濟渠溉大韓村温曲村祁城村下申村谷村叁合村小申村城南村九角村地
均利渠溉河灣村南社村梁家堡祁城村西六支東門外㑹善村叁合村地
官渠溉西六支王村㑹善村豐澤城東門外西關廂地斜渠溉西六支秦村王村髙村地
沙渠溉髙村劉家堡地
大東渠溉東六支髙家堡大賈村小賈村瓦屋村地溫叁渠溉大賈村小賈村髙家堡地
范公渠溉范公村圐圙村左東村地
北左渠溉北左村吳家堡左東村㙮寺村圐圙村地南左渠溉㙮寺村東陽羽南左村地
沙堡渠溉沙堡村地
賈令渠溉賈令鎮地
西陽羽渠溉西陽羽地
西營渠溉東西營地
豐固渠溉豐固村地
長頭渠溉長頭村小賈村地
公利渠始䟽濬
以上共渠二十道引溉六十二村地定有成規
舊志胡甲水自縣南至北又至西源出武鄉經縣境昌源河亦名昌源水溉六支等都至賈令鎮南諸村田
通光水在東南四十里胡城谷中北流溉田又名胡城水
子洪渠東南三十里上渠自右佛崖南流經子洪鎮分溉鎮東西田中渠分自上渠流子洪鎮外溉正北田下渠自石佛崖北流溉子洪鎮及洛陽東南二十五里郜北田
魯村渠自子洪引溉魯村田
龍濟渠自澗壑村北引溉東南十五里大韓東南十里小韓東南八里溫曲祁城東南二里三及張名下申郭村城南西關西南七里九及村田
官渠自東北二十里河灣村引溉東十里西六支東北七里王村東北三里㑹善豐澤三及城南等村及西關廂田
斜渠自河灣引溉西六支東北七里秦王髙三村田沙渠自西六支引溉東十里劉家堡髙村田
小沙渠自劉家堡北引溉髙秦㑹善豐澤四村田大東渠自東十五里東六支小東渠引溉東六支村東北二十里大賈髙家堡瓦屋等五村田
胡帳渠自東十五里東六支引溉小賈姜家堡長頭三村田
范公渠自東十五里東六支引溉東北三十里姜家堡范公都戴家堡等三村田
北左渠自東十五里東六支引溉東北三十里左東左西北左等三村田
賈令渠北十五里自沙堡村引溉賈令鎮及豐澤西北十里豐戸等村田
南左渠自東六支引溉北十五里東陽羽南左田洛陽渠自石佛崖引溉洛陽村田
新盛渠引自子洪歴洛陽溉東南二十五里梁村澗壑元臺溝三村田
公利渠自東南二十里東澗村東南引溉東南二十五里王喬武鄉河灣東六支永安東十五里東管西管村田
均利渠自河灣村南引溉河灣南社東十里梁家堡祁城三及東門外城内㑹善村田
溫三渠自東六支引溉大賈村田
西營渠溉東北四十里沙堡村田
修善渠溉東十里劉家堡田
豐户渠自沙堡引溉西十里豐户田
以上胥昌源河支流
南梁渠上渠自東南馮家峪村引水下渠自南梁溝引水溉二村田
以上胥通光支流
昭餘池在縣東南七里祁城村世遠涸鹵元至元十一年里民鑿得細水為昭餘池歳溉民田及浸隍下樹木
明閻䋲芳鎮河樓記東南麓臺上下幘諸山正徳前樹木叢茂民寡薪採山之諸泉滙而為盤陀水流而為昌源河長波澎湃繇六支豐澤等村經上段都而入於汾雖六七月大雨時行為木石所蘊放流故道終歳未見其徙且竭焉以故繇來逺鎮迄縣北諸村咸濬支渠溉田數千頃祁以此豐富嘉靖初元民競為居室南山之木採無虚嵗而土人且利山之濯濯墾以為田尋株尺蘖必剷削無遺天若暴雨水無所礙朝落於南山而夕即逹於平壤延漲衝決流無定所屢徙於賈令南北而祁之豐富減於前之什七矣徐溝縣
嶑峪河渠一十一道又接引榆次洞渦水分渠五道又接引太原汾水分渠一道
嶑峪河渠十一道
大常鎮西渠在嶑峪河引水溉地四頃有竒
大常鎮北渠在嶑峪河引水溉地一十五頃有竒西賈村思普渠在嶑峪河引水溉地四頃有竒
史家社村永寕渠在嶑峪河引水溉地一十八頃有竒李青村太清渠太平渠胥在嶑峪河引水共溉地一十三頃有竒
楚王村徳澤渠在嶑峪河引水溉地一十四頃有竒清徳村廣順渠在嶑峪河引水溉地三頃有竒
縣南近城地淵澄渠長澤渠胥在嶑峪河引水溉地二十一頃有竒
縣東近城地萬安渠在史家社村接水溉地三頃有竒〈萬安渠取嶑峪金水二河水附嶑峪渠道後〉
洞渦河渠五道
良隆村靳村遼西村荘子營荘子村五村嘉平渠沙河渠胥在洞渦河引水溉地五十頃有竒
武家荘郜村北小村仁義渠在洞渦河引水溉地一十頃九十畆有竒
縣北近城地秃尾渠在洞渦河引水溉地六頃有竒縣南近城地廣潤渠在洞渦河引水溉地三十頃有竒汾河渠一道
呉家堡郝村龍家營三村復興渠在太原縣草塞村引汾河水溉地二十頃有竒
以上共溉二十一村地定有成規渠長經理
大寨村常家荘北尹村南尹村南宜武村南内道村北内道村懐逺村𡩋家營社村凡十一村舊無渠道而地形窪下倘嶑峪洞渦二河漲發水勢所及可溉地數十頃至縣東東賈村集義村姚家堡小王村縣北張化營劉村同戈村趙家堡白樹村隆泉堡王答村新荘村縣西黒石屯南小村縣南桃花營李旺村髙花村凡十七村地形髙亢不能引水惟恃雨澤
古志嶑峪渠分三道 一自李青村繇王村歴集義諸村引至荘子村 一自李青村西過史家社引至城東一自果村東南流至城西分溉民田
舊志嶑峪渠二 一繇李青村接水溉縣城南地一繇李青村史家社接水溉縣城東七里地又繇果村引至城西胥灌田
淵澄渠引嶑峪河繇縣南官道經流溉縣城南地萬安渠繇嶑峪金水兩河取水半係榆次太谷渠口脱堰餘水也繇縣境大常鎮東西賈村東楚王村八史家社溉田又繇史家社西左右子渠與城東街古渠交流至國老渠堰南北分流溉田康熙元年二河漲發決堰壊民田直抵城根三十一年至三十九年浸塌城垣四十九年修金堤捍之五十一年水又發斷道至城下乃挑築國老渠舊堰自此水勢可分而城東地亦獲灌溉矣
長澤渠在縣東南張楚王村之西引嶑峪河水溉城南民田康𤋮二十三年河道不行至六十年渠成以上胥引嶑峪河惟萬安兼取金水
嘉平渠引洞渦水溉王房良隆靳村荘子營縣城北地康𤋮五年荘子村入鍫分水灌地
沙河渠引洞渦水自張花村經流縣境開渠溉田秃尾渠引洞渦水溉北門外地
常安渠繇榆次縣郝村引洞渦水過桃園堡小堡村溉縣境諸村田
廣潤渠引洞渦水繇縣北官道經流溉縣西南地仁義渠引洞渦水溉武家荘大寨村等地
劉村渠即秃尾渠以在洞渦河劉村取水故名溉北關官渠上下子渠等地
永興渠在同戈村引洞渦河繇太原縣桃園堡北取水經劉村荘下至南白樹村止
以上胥引洞渦水
孔天孕修復三渠記徐溝縣知縣董潤状申憲使小竹楊公曰金水渠田源出自東山西流過榆次縣車輞等村地勢西南髙東北下因失渠道致厥水漫流歳渰兩縣席白小王靳良龍李青等村田今相度自車輞村東改挑經西一渠引溉集義村穿過繇荘子屯下至武家荘仍各因勢挑小渠則通流可三十里而髙田獲灌下田免溢一嘉平渠故道自榆次縣胡喬村迤邐而東至徐之郜村通流殆三十五里後水漲道湮上流霸種下流莫由挑濬盖水利不通者三十年矣今相度舊渠壅塞甚者約七百餘歩即此開通力少功倍一沙河渠故道上自榆次縣圪㙮村經流張花等村屯下至縣之逯家營東西王答等村連引小河山水溉灌不窮後河徙渠涸風沙漸壅淤塞乆矣今相度離故渠二百餘歩有民間退灘薄地四畆即此開挑當復通流公稱善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十五日命率夫興作至四月初五日告成計金水渠通流一十一村溉田一百九十九頃一十二畆嘉平渠通流一十四村溉田一百一十二頃六十八畆沙河渠通流一十村溉田一百一十二頃八十畆清源縣
東鄉繇太原縣界接引汾水渠二道又西北開清水渠二道
東鄉汾河渠
永濟渠溉西谷村桞灣東西羅白村地
廣濟渠溉呉家堡南北云支村地
西北清水渠
天順渠溉呉村地
清水渠溉羅家荘地
以上四渠共溉十餘村地定有水程
舊志灌稼渠在東城外城隅下即城内之東湖支流也有鐡門以洩水溉田逹於汾河
廣濟渠在縣東三里洪武三年創自太原姚邵村北魯家園東南引汾水溉田
永濟渠在縣東十二里自太原縣東南洛陽村界引汾水溉田
白石堰在城西五里白石谷先是霖雨水輒泛濫衝突城垣洪武二十四年主簿楊克儉申准徐溝交城夫役協力修築東西長二里濶二丈五尺髙一丈五尺𢎞治後知縣仝進李景先王納謨李茂春邵涖繼修自是為歳例勞費滋甚
國朝順治十八年復築長二百八十丈而堰旋頽壊濶至數十丈當城之衝者尤塌毁無遺十六年春山水改道而南繇西南流十五里東行入於汾秋水潰溢去城十餘里民獲紓修堰之役者四十餘年後復繇縣東北曲流入汾二十二里
屠各谷在西一十五里水亦時漲
儲方慶東湖記湖居邑東偏計城市廣狹湖得其二焉父老為予言縣故無湖湖所占者悉平壤曩時白石水漲不以時䟽導悉歸城東窪下處外障於垣墻而内益以泉水故水日聚而成湖盖此湖之滙為巨浸者七八十年于此矣 祝志成於崇禎二年不載東湖盖是時湖猶未廣也
交城縣
汾水渠
山鄉西北汾水繇静樂縣龍尾頭入境河北歴蘆峪口郝家溝梭谷村㑹立村羽樹曲攤上村西曲村火山村至陽曲縣河口出境共袤三十一里
以上瀕河八村開渠引水溉地輪期分用
山鄉西南汾水繇静樂縣雁門村入境河南歴鎮石底成家曲隂家溝兩泉村古交村鐡磨溝至陽曲縣張葉溝出境共袤三十四里
以上瀕河六村開渠引水溉地輪期分用
城東平下都東汾水繇清源縣鹽村入境 河北歴義望村陽渠村社家荘東汾陽至文水縣石堠村出境共袤二十六里 河南歴鄭村連家寨
文水縣石堠村出境共袤二十六里
以上諸村汾水經流地髙河低不能引水灌溉胥無渠道
舊志新渠萬厯二十二年知縣周璧於城北磁窰瓦窰二河督令近河民挑濬引水灌田沾水利者二十餘頃又於平下都辛南東二十里鄭段等都令近河民挑渠以分水利號新渠
新渠亦宜分渾谷河汾河以渠道久湮故舊志合載之
明萬厯二十八年知縣張嘉謨以汾河周璧所鑿渠壅淤致廢復濬三渠甫二月而功成後亦廢
渾谷河渠
甘泉渠石堠渠二渠胥分𣲖於渾谷河内甘泉為上渠經流文水縣峪口鵓鴿山巖下溉縣境在山廣歩西南十里洪安西七里安定等都村民田順流至城南迤東一帶石堠為下渠經流文水開柵東南溉縣境西南五里成村平上都汾西汾東青村等都村民田順流可逹辛南舊志所謂覃澄決水利民者即此二渠也歳久山水時泛漲寖衝塞石堠渠惟存故道文谷水分溉交城田元初汾陽郭帥專其利而堰之訟者累歳莫能直交城令覃澄折以理令決水均其利於民〈此即渾谷河也〉
交城縣文谷河開三渠引溉諸村田為利甚溥又瀕汾河一十三村開渠按滙輪溉
國朝丁世淳趙公築堤平路記㙮莎水出磁窰河盛夏怒湍横流而入峪水以期於汾勢稍平民蓄其餘以灌地歩渾水出瓦窰河繇城西北迤邐而東注於闗上決必下衝不塞不禦城田兩廢也邑侯趙公吉士臨磁窰河日用水以溉田利也利之所在必有兼之者乃命丞汪公潤斯以地多寡定水盈縮百畆為大區十畆為小區髙下胥逹矣歩渾水時泛漲侵城急築堤石堅其外桞䕶其内引水南下城東西故孔道窪下易為壑乃濬壕深一丈取壕中土以築道運石為橋使水可南北通行復夾道植桞焉
臥虹堤元至正七年知縣程元直築新堤障㙮莎水今廢
明永樂十年歩渾水㙮莎水泛漲衝塌城垣
國朝康熙二年磁瓦交流北門圯後知縣趙吉士礨石築堤障水南流三十五年堤壊水漲城垣復圯知縣俞卿修築水復南流四十六年水漲又修名臥虹堤後漢永平中理滹沱石臼河從虒慮至羊腸倉〈章懐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酈道元水經注云汾陽故城積粟所在謂之羊腸倉在晉陽西北石隥縈委若羊腸焉故以為名今嵐州界羊腸阪是也〉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連年無成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没溺死者不可勝筭建初三年拜鄧訓謁者使監領其事訓考量隠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肅宗從之四月己巳罷常山滹沱石臼河漕更用驢輦歳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
交城夏營村接清源髙白鎮髙白有壺平石河一道繇鎮經流山水時漲
文水縣
沙河渠〈按土人所稱之沙河即舊志所書之文峪河也縣志沙河在縣東韓武雲州永忠等都〉南灣渠在西北二十里文峪都文峪村引沙河水溉地三頃三十畆有竒
甘泉渠在北二十里開東都開柵村引沙河水溉地八頃三十畆有竒
常稔渠北十五里北徐村宋家荘北十里中社村樊家荘共引沙河水溉地四十二頃
以上三渠共溉地五十三頃六十畆有竒輪期用水渠甲司之一年一易
舊汾河渠
永濟渠在東二十五里南賢東南賢西二都河道徙久淤
烏麻渠在東四十里原西都河道徙久淤〈里數與舊志異以河道延袤且淤塞莫辨也〉
永㑹渠在東南二十里青安都河道徙久淤
廣濟渠在東二十五里東城都河道徙久淤
按廣濟四渠土人多混而為一
原開渠在東五十里原東都河道徙久淤
文水縣沙河文峪河開渠三道引溉北鄉諸村田胥有渠長水甲至舊汾河渠因河道遷徙淤塞
舊志常稔渠在北十五里徐北都
廣濟渠一在大城南東舊城一在大城南東十里東舊城西舊城村一在東北十五里東賢東八里西平東十五里舊城東北二十里南城東十五里南武五都創濬於唐邑令戴謙溉田數千頃厥後屢圯屢修一在東二十五里城都
甘泉渠在北二十里開東開西二都
洪橋渠在北十里徐南東南十五里南仁二都邑人王賢等開溉田十五頃
清水渠在東北五里昇泉都東北三里北榆都東南五里宜韓都
崇通渠在東北十里崇武都
清龍渠在東北二十里文武都
以上胥引文峪河水
永濟渠在東二十五里南賢東南賢西二都
永㑹渠在東南二十里青安都
原開渠在東五十里原東都
烏麻渠在東四十里原西都
以上胥引汾河水
永頼渠天啓五年知縣米世發度地形於縣西北二十里創開起文谷口南崖下鑿石穿澗並西山引文峪水入城中紓折三十里固堤處多植樹後尋廢王在臺永賴渠碑起峪口而歴龍泉并西山以漸北郭所過峻嶺孤𡶶沛若建瓴而下北郊近渠灌田得若干頃經城逺泮環内外焉
縣志縣東有文峪沙汾三河而繇文峪以迄西境五六十里無帯水焉此永頼一渠米令所以為文邑計至深逺也
唐武徳二年汾州刺史蕭顗引文水縣文谷水入汾州溉田
唐志開元二年文水縣令戴謙於縣東北五十里鑿甘泉渠二十五里鑿蕩沙渠二十里鑿靈長渠千畆渠胥引文峪水傳溉田數千頃
泌水在北八里龍泉村北溉稻田十數頃東南注文峪河猷水在東北二十里武陵村溉稻田後涸河南廟碑盤紆之泉渀湃之流澆灌民田三十餘疃〈記隠泉水利也〉
國朝雍正七年大雨青髙村至尹家社汾河溢自闢引渠二道袤二十五里時以縣境青髙等地河渠紆曲中阻乾灘不能順流間值水漲衝激為患議行開濬而引渠天成河流無阻瀕河居民甚利之
雍正七年山西布政司蒋泂摺奏從前汾河形勢惟文水縣地勢低窪河身淤淺是以議開引渠二道正河一道今年六月内汾河水發河道改流文水縣自青髙村至尹家社各開引渠二道舊時漫流已為沃壤而東城村欲開之河今寛濶十餘丈或數十丈衆水㑹同河身長二十五里直逹歸漕經年累月人力不能成功天然䟽濬
明康海學記文水廟學古昔與邑建於東河之上宋元符間邑人避水患而并遷於西山之下歴金元迄今不易其地此亦宜備考〈附録〉
岢嵐州
岢嵐州僻處深山多係旱地無設立渠道
舊志水池明𢎞治間参政汪藻於南門内甃池引河水注其中又於西城内開大池導河水瀦之嘉靖四十年監司王遴修故道引水入城開渠鑿池民便之
國朝康𤋮七年知州趙瑾復濬渠導水入城而故池已湮塞矣
龍王堂水東郭北山下距城二里明嘉靖辛酉監司王遴引水入城民甚利之
明兵備道署前碑四山羅列孤城遶一水汪洋萬戸通
嵐縣
嵐縣僻處深山旱地無渠道
舊志緑水河在縣東門外
葫蘆泉在縣北十里聖母祠前 二水載在通志而縣志不言溉田至緑水河又云雨止隨涸雖泉流涓涓細微難引沿溪之地亦無資其灌溉
興縣
興縣多係旱地無渠道
舊志通惠泉在縣北闗崗下古砌石丈餘三穴湧水味甘冽引入城中可溉園圃
五龍泉在城東五龍祠旁上下五泉皆清而甘可㸃茗
縣南瀕蔚汾水夏秋水時驟漲舊有堤明嘉靖丙辰堤潰知縣王完重修後復潰萬厯四十七年知縣毛栢重修繇南闗火神廟起緣南濠至西城外隅止砌以巨石緣堤廛舍獲安而水繇南山猶時北衝東闗
國朝康熙二十年水衝西闗下街二十一年二十三年衝東闗二十六年三十四年又衝東闗三十九年又衝西闗
康熙四十七年知縣欒廷芳詳興邑藉蔚汾一河以洩萬山之水其河從嵐發源至興逹於黄河延袤百餘里河身舊循南山之麓去城一里有餘而今二十餘年六受水害民房漂溺千有餘間盖緣河從東來至城東水磨溝村左有石硬折而南流至南山之麓復轉而西南山之旁出一枝横挿河内里老稱此山在數十年前僅一山嘴挂落水面不過丈餘故河流至此稍折仍依故道西行自康熙十年河流湍急而支山曲處適當水衝狂瀾專注沙土漂縮所以現在河身較前南徙十有餘丈而向日丈餘之支山亦遂長十餘丈夫以如矢之急湍而遇十有餘丈之横山迎頭砥激怒勢自張是以河身轉而西北直抵闗廂旋衝旋塌此歴來受害之始末也今就形勢相度應将砥流支山鑿平數丈使寛河面以殺其逆轉之勢於北岸建石堤一道以抵其北來之衝又将舊河身挑濬深廣使歸故道以通其宣洩之路至南闗對面山下原有石隘梗塞水口今宜稍加剗削俾水勢順利而北岸亦築石堤一道仍寛留河面以暢其出口之塗則河流不致横溢城垣不虞坍塌矣遂於閏三月肇工挑濬淤平舊河身袤三百六十三丈三尺鑿河南岸東首頂流亂山石嘴二尖角形東袤八丈西袤六丈西首石山角一弓形袤六十丈遂築䕶城堤袤四百五十九丈面濶六丈底濶八丈内東首石堤袤一百二十五丈西首石堤袤一百三十丈堤外加築小石堤袤四十丈五月竣工
雍正八年火神廟側修小石堤一草市口修小石堤一以䕶南闗
津梁
陽曲縣
汾河渡在城外西南十里路通太原等縣夏置船濟之冬春置土橋
鎮逺橋在鎮逺門外
迎澤橋在城南門外明廵撫李景元建按察使李維楨記
國朝順治九年廵撫劉𢎞遇重修
拱極橋在拱極門外順治九年廵撫劉𢎞遇重修承恩橋在承恩門外
宜春橋在宜春門外順治間廵撫劉𢎞遇重修
迎暉橋在迎暉門外
振武橋在振武門外
阜成橋在阜城門外
窊流橋在汾河東十里
南屯橋在西南一十五里汾河上
三交村橋在北十里
莎溝橋在北七十里成晉驛
南社村石橋在西北十里
南寨村石橋在西北二十五里
蒲淤河石橋在西北三十五里蘭岡村
太原縣
赤橋在西南七里晉水北渠上智伯引水灌城初名豫讓橋宋太祖鑿臥龍山血出成河故更今名
南神橋在西南十里晉祠鎮南街晉水南渠上
北神橋在西南十里晉祠鎮北街晉水北渠上
清跨橋在南八里東荘清水河上有樓
榆次縣
張慶橋在西南二十里巨石為梁下為水門四雖洪流巨浸不能衝毁給事中張國儒記
流村石橋在北二十里省會通衢工作堅緻
什貼橋在東北四十里橋跨深洫永無水患
萬春橋在南二里下纍石為洞中平如砥
龍白村橋在東北三十里省㑹通衢
楊梁橋在南十五里明崇禎間建左應選撰碑
永濟橋在西十里明萬厯二十五年建
太谷縣
永濟橋在南門外明成化間建正徳十三年重修後移故址東南
濟民橋在西門外明嘉靖十九年建
利渉橋在北門外
通濟橋在東門外
祁縣
團栢橋在團栢鎮北明萬厯間建
澗村橋在東南二十里
賈令橋在北十五里
東六支橋在東北十五里
上段橋在西二十里
徐溝縣
北闗閣外水橋在北門外象峪水經流其下
渦河橋在縣北
南門石橋在南門外康熙三十九年建
清源縣
米陽渡在東五里米陽村汾水濶約八十歩
交城縣
交河橋在古交村康熙四十七年建
南河橋在南八里秃尾河上
通濟橋在東門外
廣仁橋在北門外
東郭橋在東闗外
遷安橋在縣西北由此登石璧寺有碑記
文水縣
朝陽橋在東門外知縣樊從簡以石構
連城橋在南城外康熙十一年知縣傅星新以石構樂成橋在環岫門外
通濟隍橋在拱辰門外
岢嵐州
嵐漪橋在南門外嵐漪河上
通濟橋二一在州東一在城西
嵐縣〈津梁無〉
興縣
合河津西北七十里唐置合河闗乃西夏與宋驛道渡口也
利渉橋東作門通惠泉經流橋下明嘉靖三十七年知縣王完石砌
通惠橋街市中通惠水上今名利渉橋
下石橋北闗龍王廟前五龍泉經其下
上石橋北闗棲霞觀左棗溝水經其下
山西通志卷二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205年 (提及)
- 1024年 (提及)
- 1303年 (提及)
- 1308年 (提及)
- 1528年 (提及)
- 1729年 (提及)
- 116年 (提及)
- 1060年 (提及)
- 1063年 (提及)
- 979年 (提及)
- 1362年 (提及)
- 1342年 (提及)
- 1260年 (提及)
- 1263年 (提及)
- 1141年 (提及)
- 1541年 (提及)
- 1561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432年 (提及)
- 1546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274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556年 (提及)
- 1391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629年 (提及)
- 1347年 (提及)
- 1412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714年 (提及)
- 1681年 (提及)
- 1708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730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518年 (提及)
- 1540年 (提及)
- 1700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558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