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Link to original content: http://zh.wikipedia.org/wiki/阿修罗_(佛教)
阿修罗 (佛教)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阿修罗 (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奈良興福寺中的阿修羅像

阿修羅梵語असुरAsura巴利語असुरAsura),亦譯為阿蘇羅阿素洛阿須羅阿須倫阿須輪,簡稱修羅,有漢字詞組“修羅場”等。漢語直譯有非天無酒无端正等形式,屬於六道之一,是欲界的大力神,或是大力魔王,意思是福報似,而德行與天神不同,心性暴躁。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忉利天神惡戰[1],但多數的阿修羅也信奉佛法,是佛教天龍八部護法之一。佛教各派對阿修羅屬於輪迴何趣有不同意見,有認為屬於天趣,有認為屬於鬼趣,以及別立阿修羅趣等觀點。

一般所謂的阿修羅指的是與忉利天天人鬥爭失敗,從須彌山退居至大海的非天之神。南傳上座部另外劃分出住在村裡或村落附近,以村民丟棄的食物為生,與餓鬼相似的眾生,稱為墮苦處阿修羅。

词源

[编辑]

中國傳統是将其中的“阿”(a-)字解作“非、不、无”,这和“阿弥陀佛”的“阿”字是同一个,a-有印欧语同源词英文、拉丁文an-/un-/a-。对“修罗”(-sura)词义的解释较多,有:“天”、“端正”、“酒”、“同类”等等。合起来爲“非天”、“无酒”、“无端正”。非天说阿修罗“有天神的福报却没有其德行”,“似天而非天”;“无酒”就是说“不飲酒”,传说阿修罗本用海水酿酒,因海水苦鹹,酒味不佳,阿修罗嫉妒忉利天神有美酒佳肴,一怒之下不再饮酒;无端正就是说貌醜,佛经解為,阿修罗男性相貌極陋,女性美貌有姿,常迷倒天人,故阿修罗常与忉利天联姻。

现代語言學则认为,梵語asura一詞不是由a-(非、不)词根组合而来,而是和古諾斯語的æsir(即北歐神話中的阿薩神族)及阿維斯陀語的ahura(可見於祆教善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名字之中)一詞為同源詞,在其他印欧语同源词中有大王王公等含义;故或爲固定拼写的单词,本就是一类神靈的名称。

起源

[编辑]

《觀佛三昧海經》六譬品第一记载,世界会一次又一次经历:成住坏空的轮回,每次新世界初成时,没有受到劫难波及的光音天人会飛行到世间,光音天人在河中洗澡时,因為身體接觸水而愉悅,精體流入水中,後落於泥中形成卵,這個卵經過八千年誕生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在大海戲水的時候,被水精入體而懷孕,又經過了八千年,誕生一男,號為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其有九头、頭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手八脚,体型庞大四倍於须弥山

形象

[编辑]

在佛教中,阿修罗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經中提到的。《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婆稚,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佉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湧,嘯吼如雷鳴;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羅侯,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

佛經中提到,阿修羅都好勇鬥狠,男性貌醜且嗔怒心重、女性貌美但嫉妒心重,歷史上常与天人战争,屡战屡败,曾在败後皈依三宝、并将修罗女嫁给天人,作為政治婚姻

南傳上座部說一切有部中,主張五趣[2],南傳上座部認為與忉利天鬥爭的阿修羅是天趣,起尸阿修羅等墮苦處阿修羅是鬼趣[3]說一切有部的《順正理論》、《大毘婆沙論》則說阿修羅必定是鬼趣[4]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曇論》和犢子部三法度論》列出人、天、三惡道,未特別言及阿修羅[5][6]。大乘佛教的《瑜伽師地論》以阿修羅為天趣[7]

有部派別立第六趣,大毘婆沙論大智度論犢子部主張六趣[8]覺音論事注》說,大眾部系的案達羅派北道派主張六趣[9]正量部的《立世阿毘曇論》列出六趣[10]。又《大智度論》本身也採用六趣說[11],在大乘佛教中多採用六趣(六道)。

另外,《佛地經論》謂阿修羅種類不定,或為天,或為鬼,或傍生。《楞嚴經》將阿修羅依四生而分四種[12]

  1. 有修羅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係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2. 若於天中降德貶墮,其所卜居隣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3. 有阿修羅執持世界,力剛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係因變化而有,天趣所攝。
  4. 別有一分下劣阿修羅,生於大海心,沈於水穴口,此係因濕氣而有,畜生所攝。

業因

[编辑]

出生為阿修羅的業因為何?佛教諸經論多說為瞋、慢、疑三種。《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1列舉十種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之業因︰

  1. 身行微惡,
  2. 口行微惡,
  3. 意行微惡,
  4. 起憍慢,
  5. 我慢
  6. 起增上慢,
  7. 起大慢,
  8. 起邪慢,
  9. 起慢慢,
  10. 迴諸善根向修羅趣。

《舍利弗所問經》説投生業因為「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鬥讼。故受今身。」[13]

人物

[编辑]

神話傳說中,帝釋天之妻舍脂,為阿修羅女[14][15]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大毘婆沙論第五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佛何故說:由嫉與慳,人天龍等,屢興戰鬪?答:彼經但說,諸富貴者,數現行結,不說成就,謂:天帝釋,二天中尊,由嫉與慳,與非天眾,數戰鬪故,但說二結。復次、佛為呵責天帝釋故,於彼契經,說此二結,謂:諸天中,有蘇陀味,勝阿素洛;阿素洛宮,有端正女,勝彼諸天。天自慳味,嫉他美女;非天慳女,嫉他美味。天為美女,往非天處;非天為味,復往天宮。是故諸天與阿素洛,由嫉慳結,數興戰鬪。爾時,天帝與阿素洛,適鬪戰已,心猶恐怖,來詣佛所。作如是問:由何結故,人天及龍阿素洛等,屢興戰鬪?彼意問言:由何結故,天與非天,數興戰鬪?故佛告曰:由嫉與慳,佛意告言:汝等天眾,及阿素洛,由嫉慳結,數興戰鬪,故嫉與慳,是汝等患,亦是重擔,傷害汝等,應速捨離。」
  2. ^ 《大毘婆沙論》卷172:「已說五趣一一差別,於彼中有阿素洛今當說。謂有餘部立阿素洛為第六趣,彼不應作是說,契經唯說有五趣故。」
  3. ^ 論事》:若「起尸阿修羅(kālakañcikāsura)餓鬼與等色、等受用、等食、等壽,與餓鬼俱婚姻」者,汝不應言:「有六趣。」……「若「毘摩質怛羅(巴利語:Vepacitti,梵語:Vemacitrin)眾天與等色、等受用、等食、等壽,與天俱婚姻」者,汝不應言:「有六趣。」」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阿修羅包括了幾種有情。諸論師指出,在惡趣地(apāya-bhūmi)裡的阿修羅是與餓鬼類似長期遭受折磨的有情。應區別惡趣地的阿修羅和在三十三天與諸神鬥爭的阿修羅,後者是屬於三十三天的神……墮苦處阿修羅(vinipātikāsurā):據說這些有情住在村裡或村落的附近,以村民丟棄的食物為生。在沒獲得食物時,他們也會附上人身或折磨人類」。
  4. ^ 順正理論》:「阿素洛者。與諸天眾。違諍交通。言本是天。威德殊勝。由斯等故。天趣所收。諦現觀中。無堪能故。似非人故。多諂曲故。定非天趣。是鬼趣攝。……故阿素洛。唯鬼趣收。」
    大毘婆沙論》:「問諸阿素洛何趣所攝。答有說是天趣攝。問若爾何故不能入正性離生。答諂曲所覆故。……以為如是諂曲心所覆故。不能入正性離生。復次不可以不能入正性離生故便謂惡趣所攝。如諸達絮及篾戾車人亦不能入正性離生。而非惡趣所攝彼亦應爾。如是說者是鬼趣攝。問若爾何故經說。帝釋語毘摩質怛羅(Vimalacitra)阿素洛王言。汝本是此處天。答帝釋應言汝本是此處鬼。而言天者以尊敬婦公故作此愛語。又令設芝聞生歡喜。問若是鬼者何以與諸天交親耶。答諸天貪美色故不為族姓。如設芝阿素洛女端政無比。是故帝釋納以為妻。亦如大樹緊捺洛王女名為奪意端政無雙。雖是傍生趣攝。而蘇迷王太子蘇達那菩薩求娉為妻此亦如是。問何以復能與天鬪戰。答亦有劣者與勝者共諍。如奴與主鬪狗與人鬪。」
  5. ^ 舍利弗阿毘曇論》:「云何五道?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云何地獄?無間、有間,是名地獄。云何畜生?水、陸、空行,是名畜生。云何餓鬼?少食、無食等,是名餓鬼。云何人?四天下人,是名人。云何天?欲、色、無色天,是名天。」
  6. ^ 三法度論》:「欲界者,人、天、惡趣……於中三十三天者,在須彌山頂,彼行欲如人。四王者處中。地天者,依此地樹山間居……惡趣者,地獄、畜生、餓鬼,此三是惡趣。……大勢者,夜叉、羅剎、毘舍遮……此三種是大勢。彼境界如天,宿命福德故」
    《四阿鋡暮抄解》:「欲界者,人、天、趣……彼三十三須彌頂,彼如人行婬。四大王遊乾陀羅上(秦言持天地也),彼亦如人。地者,此間地樹河山上居處……趣者,地獄、畜生、餓鬼……彼大飛,閱叉、羅剎、厭鬼……大飛鬼,彼像如天,自然住」
  7. ^ 《瑜伽師地論》:「若天得勝便入非天宮中。為悅其女起此違諍。若非天得勝即入天宮。為求四種蘇陀味故共相戰諍。又諸非天當知天趣所攝。然由意志多懷詐幻諂誑多故,不如諸天為淨法器。由此因緣,有時經中說為別趣,實是天類。由不受行諸天法故,說為非天。」
  8. ^ 大毘婆沙論》:「於彼中有阿素洛今當說。謂有餘部立阿素洛為第六趣。彼不應作是說。契經唯說有五趣故。問何故名阿素洛。答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復次素洛名同類。彼先與天相近而住。然類不同故名阿素洛。」
    大毘婆沙論》:「問:今此論宗與犢子部何相關預而敘彼說?答:為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彼與此所立義宗。雖多分同而有少異。……立阿素洛為第六趣補特伽羅。」
    大智度論》:「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弗妒路部僧說有六道。」
  9. ^ 平川彰. 印度佛教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3日). 
  10. ^ 《立世阿毘曇論》(正量部):「云何地獄名泥犁耶……云何禽獸名底栗車?……云何鬼道名閃多閻摩羅……云何說阿脩羅道名阿脩羅……云何天道說名提婆……云何人道說名摩菟沙」
  11. ^ 大智度論》:「問曰:阿修羅即為五道所攝。是阿修羅非天非人,地獄苦多畜生形異,如是應鬼道所攝。答曰:不然。阿修羅力與三十三天等。何以故?或為諸天所破,或時能破諸天。如經中說,釋提桓因為阿修羅所破。四種兵眾入藕根孔以自藏翳,受五欲樂與天相似,為佛弟子。如是威力,何得餓鬼所攝?以是故應有六道。復次如阿修羅甄陀羅乾沓婆鳩槃茶夜叉羅剎浮陀等大神,是天、阿修羅民眾,受樂小減諸天,威德變化隨意所作。是故人疑言,是修羅非修羅。修羅秦言大(天?,《翻梵語》:「脩羅者酒亦云天也」)也。說者言:是阿修羅非修羅。阿修羅道初得名,餘者皆同一道。問曰:經說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經流遠,法傳五百年後,多有別異,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說五者,於佛經迴文說五。若說六者,於佛經迴文說六。又摩訶衍中,法華經說有六趣眾生。觀諸義旨,應有六道。復次分別善惡,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惡有上中下故,地獄畜生餓鬼道。若不爾者惡有三果報,而善有二果,是事相違,若有六道於義無違。問曰:若龍王金翅鳥,力勢雖大猶為畜生道攝。阿修羅亦應餓鬼道攝。何以更作六道?答曰:是龍王金翅鳥雖復受樂,傍行形同畜生故畜生道攝。地獄餓鬼形雖似人,以其大苦故不入人道。阿修羅力勢既大,形似人天故,別立六道是為略說。」
    大智度論》:「問曰:於五道眾生中,佛是天人師不說三惡道,以其無福無受道分故,是諸龍鬼皆墮惡道中。答曰:佛亦不分明說五道。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弗妒路部僧說有六道。復次應有六道。何以故?三惡道一向是罪處。若福多罪少,是名阿修羅揵闥婆等生處應別,以是故應言六道。」
  12. ^ 《楞嚴經》卷9
  13. ^ 《舍利弗问经》: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
    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多受快乐。
    又问。善恶二异可得同耶。
    佛言。亦可得耳。是以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
    天神者。其之先身。以车舆舍宅饮食。供养三宝父母贤胜之人。犹怀悭俭谄嫉妒者故。受天神身。如普光净胜天神等。
    虚空龙神者。修建德本。广行檀波罗蜜。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人非人身。如摩尼光龙王等。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乾闼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莲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
    阿修罗神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鬥讼。故受今身。
    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于物故受今身。
    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得今身。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师行谄恶道。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建立。
  14. ^ 《雜阿含經》卷40:「比丘問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釋提桓因名舍脂鉢低?』佛告比丘:『彼阿修羅女,名曰舍脂,為天帝釋第一天后,是故帝釋名舍脂鉢低。』」
  15. ^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4〈十忍品〉:「如帝釋夫人,阿脩羅女,名曰:舍支,於一音中出千種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無分別界,成就善巧隨類之音,於無邊世界中恒轉法輪。……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如響忍。」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