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Link to original content: http://zh.wikipedia.org/wiki/微秒
数量级 (时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数量级 (时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微秒

时间的数量级(order of magnitude of time)通常是一个十进制前缀或十进制数量级的,再加上一个时间的基本单位;前者如“微秒”(microsecond)或后者如“百万年”(million years)。在某些情况下,数量级可能是隐含的(通常是1),如“秒”或“年”;在其他情况下,量的名称暗示其基本单位,如“世纪”;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单位是“秒”或“年”。

本页按时间长短从小到大列出一些例子,以帮助理解不同时间长度的概念,比较时间单位数量级

普朗克时间:约 5.39×10-44

[编辑]
  • 普朗克时间是光波在真空里传播一个普朗克长度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它的数值大约为 5.39×10-44秒。理论而言,它是最小的可测时间间隔。按照当今学术界所了解的物理定律,在这短暂时间间隔里所发生的任何变化无法经测量或探测求得。

攸秒(ys):10-24

[编辑]

1攸秒(yoctosecond)约是1.86×1019普朗克时间。

介秒(zs):10-21

[编辑]

1介秒(zeptosecond)即1000攸秒。

  • 1介秒 --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释放伽马射线的典型周期时间(这里为激发光子能量是2 MeV)

阿秒(as):10-18

[编辑]

阿秒(attosecond)是目前实验上能测量的最小时间尺度,等於10-18秒,又稱原秒

  • 150阿秒 -- 当氢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基态的时候,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一周需要约150阿秒。

飞秒(fs):10-15

[编辑]

飛秒(femtosecond)是一種時間的國際單位,為千萬億分之一秒,10-15秒或0.001皮秒。

  • 1飞秒 -- 光在真空中传播0.3微米的时间。
  • 1.30到2.57飞秒 -- 可見光的振蕩週期。

皮秒(ps):10-12

[编辑]

1皮秒(picosecond)即1000飞秒

奈秒(ns):10-9

[编辑]

1奈秒(nanosecond)即1000皮秒;也叫纳秒、奈秒、诺秒、纤秒、那诺秒、毫微秒。

微秒(µs):10-6

[编辑]

1微秒(microsecond)即1000纳秒。

毫秒(ms):10-3

[编辑]

1毫秒(millisecond)即1000微秒。

  • 1毫秒 -- 大部分電腦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許多程式計算延遲的基本單位。
  • 2.4毫秒 -- 鎶元素的半衰期。
  • 3毫秒 -- 蒼蠅 搧一次翅膀的时间。
  • 5毫秒 -- 蜜蜂 搧一次翅膀的时间。

(s)

[编辑]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本页面的单位基准。1秒即1000毫秒。

一般很少使用比秒更大的字头单位(如千秒等),而用小时 等。

千秒(ks):103

[编辑]

1千秒(kilosecond)即1000秒,相当于16分钟40秒,或16又2/3分钟。

  • 3.6千秒 -- 即3600秒,1小时的长度。
  • 86.4千秒 -- 即86400秒,1的长度。

百萬秒(Ms):106

[编辑]

1百萬秒(megasecond)即1000千秒,相当于约11.57天,或277小时46分钟40秒。

2.592百萬秒 -- 30天的长度;这相当于格里历的1个小月

吉秒(Gs):109

[编辑]

吉秒(gigasecond),1吉秒等於1,000,000,000,大概等於31.7

太秒(Ts)1012

[编辑]

1013

[编辑]

相当于32萬

  • 34萬年 - 元素-248的半衰期
  • 約60萬年前 - 人類語言發音成型
  • 約70萬年前 - 地球磁場對上一次順逆轉
  • 100萬年 - 藍超巨星的生命週期
  • 153萬年 - 元素-93的半衰期
  • 258.8萬年 - 地球的第三紀終結,第四紀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 260萬年 - 元素-97的半衰期

1014:相当于317萬

[编辑]
  • 374萬年 - 元素-53的半衰期
  • 400萬年 - 物種的估計生命週期
  • 400萬年 - 最後一個冰河時期開始的距今時間
  • 420萬年 - 元素-98的半衰期
  • 500萬年 - 中新世終結,上新世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 650萬年 - 元素-107的半衰期
  • 1560萬年 - 元素-247的半衰期
  • 2000萬年 - 原始草在地球出現的距今時間
  • 2342萬年 - 元素-236的半衰期
  • 2400萬年 - 漸新世終結,中新世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1015(拍秒,Ps):相当于3200萬

[编辑]

1016:相当于3.2億

[编辑]
  • 3.40億年 - 泥盆紀終結,石炭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 4.00億年 - 志留紀終結,泥盆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 4.20億年 - 首隻動物呼吸空氣的距今時間
  • 4.35億年 - 奧陶紀終結,志留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 5.00億年 - 寒武紀終結,奧陶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 5.40億年 - 前寒武紀終結,寒武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 5.80億年 - 雪球地球冰河時代終結的距今時間
  • 6.00億年 - 第一代多細胞生命出現的距今時間
  • 7.038億年 - 元素-235的半衰期
  • 7.50億年 - 雪球地球冰河時代開始的距今時間
  • 12.77億年 - 元素-40的半衰期
  • 23.00億年 - 首個已知冰河時代的距今時間

1017:相当于32億

[编辑]

1018(Es):相当于320億

[编辑]
  • 1000億年 - 宇宙的壽命(假設宇宙是封閉的)
  • 2922(亿)7702(万)6596年12月4日15时30分08秒 - 64位系统下,UNIX时间最多可以表示到的时间点

1019秒以上:相当于3,200億年以上的時間

[编辑]
  • 注:此处""为"万亿";""为"亿亿"
  • 5845亿5405万3193年又10个月7天7小时零16秒 - 64位系统下,UNIX纪年总共可覆盖的时间之总长度
  • 311兆年 - 印度教梵天的壽命
  • 7700兆年 - 元素-113的半衰期
  • 8000兆年 -(M型)型紅矮星的壽命
  • 14京年 - 元素-50的半衰期
  • >18京年 - 元素-50的半衰期
  • >60京年 - 元素-48的半衰期
  • >93京年 - 元素鎘-114的半衰期
  • 190 ±20京年 - 元素-209發生阿尔法衰变的半衰期
  • 2.6×1017 Ys8.2×1033 ): 质子半衰期的最小可能值[2]
  • 1029 Ys3.2×1045 ): 质子半衰期的最大可能值[3]
  • Qs( ): 假設由俄裔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安德烈·林德(英語:Andrei Linde)所提出的混沌暴脹理論混沌暴脹模型是有一個具有質量為10−6普朗克質量暴脹子,那麼一個包含具有黑洞的假想盒子的量子狀態的估計達到龐加萊復現時間的規模,其質量估計具有為整個宇宙的質量,無論是否可以觀測到,都是如此。[4]

古籍中的時間長度

[编辑]

佛教梵典《摩訶僧祇律》這本書中記載著:

根據這段文字所推算出的具體時間:

一晝夜 = 30須臾 = 600羅預 = 12000彈指 = 240000瞬間 = 4800000剎那

因為一晝夜=86400秒,因此把每個單位換算成秒數,可以得到:

  • 一「須臾」 = 2880秒(48分鐘)
  • 一「羅預」 = 144秒(2.4分鐘)
  • 一「彈指」 = 7.2秒
  • 一「瞬間」 = 0.36秒
  • 一「刹那」 = 一“念”之間=0.018秒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lanck Collaboration. Planck 2015 results. XIII.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See Table 4 on page 31 of pfd).. 2015. Bibcode:2015arXiv150201589P. arXiv:1502.01589可免费查阅. 
  2. ^ Nishino, H. et al. (Super-K Collaboration). Search for Proton Decay via
    p+

    e+

    π0
    and
    p+

    μ+

    π0
    in a Large 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9, 102 (14): 141801. Bibcode:2009PhRvL.102n1801N. PMID 19392425. arXiv:0903.0676可免费查阅. doi:10.1103/PhysRevLett.102.141801.
     
  3. ^ A Dying Universe: the Long-term Fate and Evolution of Astrophysical Objects, Adams, Fred C. and Laughlin, Gregory,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69, #2 (April 1997), pp. 337–372. Bibcode1997RvMP...69..337A. doi:10.1103/RevModPhys.69.337.
  4. ^ Page, Don N. Information Loss in Black Holes and/or Conscious Beings?. Fulling, S.A. (编). Heat Kernel Techniques and Quantum Gravity. Discourses in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Texas A&M University. 25 November 1994: 461. Bibcode:1994hep.th...11193P. ISBN 978-0-9630728-3-2. S2CID 18633007. arXiv:hep-th/9411193可免费查阅.  |issue=被忽略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