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iBet uBet web content aggregator. Adding the entire web to your favor.



Link to original content: http://zh.m.wikipedia.org/wiki/秦腔
秦腔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腔發源於1807年的清代陝西[1]是漢語中原官話關中話戏曲曲种。秦腔特色是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象梆子聲)和乱弹,而梆子腔屬所謂四大声腔。陝西歷史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戲曲先後被冠稱「秦腔」,歷史更悠久的那一種在後來易名「汉调二簧」,汉调二簧與本條目的秦腔毫無關係。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全國的戲曲社廣受批鬥,秦腔大受打擊,如今殘存於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老年人口。

陕西易俗社正表演的秦腔剧目
秦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甘肃省秦剧团,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分类传统戏剧
序号160
编号项目IV-16
登录2006年

历史

编辑

年代考證

编辑

目前對秦腔的斷代的共識,源自程砚秋在1950年代實地訪談秦腔藝人而得出的結論。程砚秋寫道:「1780年前的秦腔,和1807年后的秦腔,虽然都是叫秦腔,但是并非一种秦腔,也就是说,有两种戏剧,前后都曾盛行于西北,于是都被称作秦腔。」[1]棗文壽基於程砚秋的證據,進一步指出“後秦腔即现今流行西北地区的梆子秦腔;而前秦腔则被当地称作汉调二黄、土二黄”。[1]另外,有些學者昩於把幾種不同的陝西戲曲都當作是一種秦腔,而得出秦腔源自秦朝的謬論,此說的代表人是1949年王绍猷《秦腔记闻》:「秦腔形成于,精进于,昌明于,完整于,成熟于,广播于」。[1]

發展史

编辑

康熙年间,陕西泾阳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发展成熟。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直接影响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1912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成立,易俗社亦成立於西安,专演秦腔,锐意改革,推出众多新剧,并吸收京剧等剧种的方法,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全國的戲曲社廣受批鬥,秦腔大受打擊,如今殘存於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老年人口。

標準語

编辑

秦腔标准語在清代確立為關中話,以西安府北郊泾阳县三原县高陵县為準,稱「涇三高」。[2][3][4][5][6]2015年出版的《三原方言》是秦腔的正音工具書,由語言學家孙立新、三原县教育局局长李德林(1946年三原出生)合著。[2]由于秦腔的年輕觀眾日益減少,2004年以來有提倡改以普通話的聲母韻母,但以關中話的聲調發音,也就是所謂的陝西腔普通話;[7][8]但年輕觀眾沒有增加,老觀眾又不喜。[5][3]

特点

编辑

秦腔唱腔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其中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唱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八大怪之一。角色行当分为四(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大净、毛净)、一,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著名演员

编辑

经典剧目

编辑

被記錄過的秦腔剧目超过10000本,居中国300多剧种之首,但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现在统计约3000至4000部,完整剧目不过2000多部,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以及描写中国革命时期的现代戏。

经典电影剧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郭红军. 建国以来秦腔源流研究述评 (PDF). 《当代戏剧》 (西安: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 2007, (1): 33-3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3-20). 
  2. ^ 2.0 2.1 郭宝彦. 山不争高入云来--《三原方言》序. 李德林; 孙立新 (编). 三原方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5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3. ^ 3.0 3.1 李增厚. 秦腔语音是秦腔艺术的根. 中国戏剧. 2010, (10): 71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2). 
  4. ^ 李志鹏. 西秦地方戏曲是关陇方言的缩影 (PDF).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4, 34 (5): 62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27). 
  5. ^ 5.0 5.1 李想. 你用普通话唱秦腔,还嫌观众不买账?. 陕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秦之声》栏目官方号. 201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6. ^ 孙洪伟. 陕西建立方言数据库 海选方言发音人. 华商报 (西安). 2015-06-22 [202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通过腾讯新闻. 
  7. ^ 杨居礼. 秦腔语言必须与时俱进---论改革与规范秦腔语言 (2004年). 杨居礼 (编). 居礼戏文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15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2). 
  8. ^ 王保易; 卢安民. 谈秦腔语音的改革. 当代戏剧. 1981, (10).  收錄於: 王保易; 卢安民. 谈秦腔语音的改革. 王保易; 王芷华 (编). 梨园行歌. 三秦出版社. 2010.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