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基本解释
● 時
-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歷的過程:~間。~不我與。
- 較長的時間:~代。古~。
- 泛指一段時間:~光。~令。~分。
- 現在的,當前的:當~。~下。~務。~宜。
- 常常:~常。學而~習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舊時的記時單位,一晝夜十二分之一為一“時辰”,深夜十一點至次日淩晨一點為“子時”,中午十一點至一點為“午時”。
- 現在的記時單位,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鐘。~差(chā)。
- 某一時刻:按~上班。
- 不定時,有時候:~而。~陰~晴。
- 機會:~機。待~而動。
- 姓。
英语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德语 Jahreszeit, Periode, Stunde, Uhr, Zeit (S, Sprachw)
法语 temps,heure,souvent,actuel,courant,occasion
時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時
〈名〉
(1) (形聲。从日,寺聲。从「日」與時間有關。本義:季度;季節)
(2) 同本義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時,四時也。——《說文》
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釋名》
謂其三時不害。——《左傳·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時者,成歲之要時。又,天時不如地利。——《孟子·篇敘》。注:「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時事之徵也。——《左傳·閔公二年》
時者,所以記歲也。——《管子·山權數》
四時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時和謂之寶燭。——《爾雅·釋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時。——《書·堯典》。馬注:「羲和四子掌四時。」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謂其三時(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左傳·桓公六年》
又如:時氣(時令,氣候);時若(四時和順);時食(四季應時的食品);時耕(春耕);時夏(夏季);時暑(夏天的炎熱);時景(春景);時禽(隨節候而出現的鳥);時享(宗廟四時的祭祀);時序(季節的順序,時間的先後);時祀(按四季所舉行的祭祀);時田(四時田獵。指古代帝王、貴族四時到野外打獵,並行軍事訓練);時令病(在一定季節流行的疾病);時衣(四時的衣服);時芳(應季節而開放的花)
(3) 時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計時單位,一晝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時一晝夜分爲十二時)
時,時辰也。十二時也。——《韻會》
觶俟時而酌。——《儀禮·既夕記》。注:「朝兮也。」
以時啓閉。——《周禮·閽人》
時數辭違。——《太玄·玄數》
一日思親十二時。——黃庭堅《思親汝州作》
時已過午,奴輩適至。——《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從已時直殺到未時,周瑜雖得利,只恐寡不敵衆,遂下令鳴金收住船隻。——《三國演義》
又如:報時;此日此時;時辰鍾(時鐘,鐘錶);晡時(下午四時左右);午時(白天11點至1點);子時(夜間11點至1點)
(4) 時間;時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莊子·養生主》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心屈。——漢· 賈誼《論積貯疏》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女時昔作兒,生小出野裏。——《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又如:費時(耗費時間);多時(很長時間);時晌(時餉。時間);時子(時候);時目(時下的眼光);時出(得其時而出)
(5) 時尚,時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唐· 韓愈《師說》
(6) 時運;命運 [fortune]
死之短長,時也。——《左傳》
殺身有地初非惜,報國無時未免愁。——宋· 陸游《登慧照寺小閣》
又如:時衰(時運衰落);時道(時運;機會);時蹇(時運不佳)
(7) 時機;機會 [opportunity]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 李白《行路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失時;時乖運蹇
(8) 動詞的時態 [tense]。
如:過去時;將來時
(9) 鐘點 [o』clock]。
如:三時三十分十五秒
(10) 片刻,一會兒或瞬間 [moment]。
如:一時找不到;時暫(短暫時間);時霎(片刻,很短的時間);時復間(一時間,暫時)
(11) 歲月,光陰 [days]
時不久留。——《呂氏春秋》
(12) 指時勢或時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時應仗出羣才。——秋瑾《黃海舟中》
又如:時化(時勢的變化);時艱(時局的艱難困苦)
(13) 代,朝 [dynasty]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呂氏春秋·察今》
變法者因時而他。——《呂氏春秋·察今》
又如:時世(時代,時局);時年(時代)
(14) 氣候 [climate]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今天時順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獄中雜記》
(15) 姓
詞性變化
◎ 時
〈形〉
(1) 合時宜的,適時的 [fashionable]
時雨降矣。——《莊子》
又如:時豪(穿着入時;時髦);時諺;時文;時服(當時通行的服裝;時興的服裝)
(2) 當時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又如:時忌(當時的忌諱);時輩(當時的名流、賢達);時彥(當時的英才);時人(當時的人);時勢;時語(當時的口語);時豪(當時的豪強);時俊(當代或當時的賢俊)
(3) 通「是」。善,好 [good]
爾酒既旨,爾殽既時。——《詩·小雅·怡弁》
◎ 時
〈副〉
(1) 相當於「常常」、「經常」 [now and then]
時與出遊獵。——《史記·呂太后本紀》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陶潛《歸去來兮辭》
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數千裏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又如:時聞(常常聆聽);時常(常常;經常);時形(經常出現)
(2) 相當於「有時」、「偶爾」 [sometimes]
下盼諸峯,時出爲碧嶠,時沒爲銀海。——明· 徐宏祖《遊黃山記》
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明史·海瑞傳》
(3) 按時,到時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謹食之,時而獻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4) 疊用,表示時而這樣,時而那樣;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
如:時冷時熱
(5) 當時,這時,那時 [then;at that time]
時秦昭王與楚婚。——《史記》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後漢書·張衡傳》
時大風雪。——《資治通鑑》
◎ 時
〈代〉
表示近指,相當於「此」、這」 [this]
時,是也。——《爾雅》
黎民於變時雍。——《書·堯典》。傳:「是也。」
孝友時格。——《儀禮·士冠禮》
率時農夫,播厥百穀。——《詩·周頌·噫嘻》
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荀子·非十二子》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詩·秦風·駟》
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資治通鑑·唐紀》
◎ 時
〈動〉
(1) 適時;合于時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風雨之不時。——《荀子》
又如:時菊(應時開的菊);時雪(應時的雪);時味(應時的美味);時果(應時的水果);時物(應時的作物);時花(應時開的花);時鳥(應時而鳴的鳥);時材(應時的才能);時風(應時的風);時饈(應時的美味);時稼(應時的作物)
(2)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時其亡無而往拜之。——《論語·陽貨》
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莊子·人間世》
來丹遂執劍從黑卵,時黑卵之醉偃於牖下,自頸至腰三斬之。——《列子·湯問》
又如:時行(等待時機而行;及時而作);少時(稍等)
(3) 處,處於 [find oneself in]
宜於時通,利以處窮。——《荀子》
(4) 承,承受 [bear]
納於百揆,百揆時敘。——《書·舜典》
常用詞組
時 國語辭典
-
季節。如:「四時」。
-
將一天依十二地支順序,所分成的時段,共有十二個時辰,簡稱為「時」。如:「子時」、「辰時」。
-
一日的二十四分之一。一時有六十分。
-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如:「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
年代,較長的一段時間。如:「古時」、「盛行一時」。
-
現在或過去的某一時候。如:「此時」、「當時」、「那時」。
-
規定的時刻。如:「按時」、「準時」。
-
歲月、光陰。如:「時不我予」。《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
-
機會。如:「失時」、「時機」。《三國演義·第七回》:「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
-
姓。如明代有時大彬。
-
因時制宜的、能變通的。《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
-
當前的、現在的。如:「時事」、「時局」、「時勢」、「時裝」。
-
經常、常常。如:「時常」。《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偶爾。如:「有時」。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𠀤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又【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又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又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又【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又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