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被称为第六代电影导演中的怪才,其作品犀利、生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从《厨子戏子痞子》开始,到《老炮儿》再到《八佰》《金刚川》,管虎导演主创“自觉地探索某种具有统一性的美学风格,在近似的题材中表达一以贯之又逐步深入的思想主题”,并将这种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归结为一种大时代的小人物身上深明大义、践行道义、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由此真正进入主流电影视野。
在民族/人性寓言《斗牛》和《杀生》后,他将目光转向响应大时代召唤并投身大时代洪流的小人物。《厨子戏子痞子》中的“燕京四侠”超级英雄般的能力和以假乱真的伪装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该片在“虚构意味的英雄神话”这一电影类型基础上“借鉴了‘特战英雄电影’的‘孤胆英雄’策略”,展现了兼具商业性和作者性的个人英雄主义,使得“英雄性审美”开始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力量。
《老炮儿》对腐败官员、黑恶势力和社会问题的揭露无疑具有批判现实色彩,讲规矩、重义气的主角六爷虽然只是普通老百姓,但这个小人物所坚持和抗争的已然超越了好莱坞和香港电影中的江湖道义层次,成为了大时代社会公理的守护者,并在主流价值语境下获得了江湖决斗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其单人单刀冲向敌阵的迟暮英雄形象甚至有了未来《八佰》中单枪匹马杀进曹营的赵云影子,带有新现实主义色彩的抗争命运与生活的个人英雄主义由此显现。
《八佰》则将舍身为国的民族主义、三国形象的理想主义与龙马精神的浪漫主义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让灯红酒绿的苏州河南岸看客视角如“中国民族性的一面镜子”般映照出北岸浴血奋战的英雄群像之高大伟岸。在“回归‘十七年’英雄电影‘英雄性审美’的历史经验支点”这一基础上,导演将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制作水准“硬件”与近年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民族主义思潮“软件”合二为一,凭借化身为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的三国形象的英雄群像塑造,和对于马、狼、狗、猫、鼠等动物的浪漫主义隐喻,完成了具有商业、工业和作者三重属性的集体英雄主义创作。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集体英雄主义的《厨子戏子痞子》《老炮儿》和《八佰》三部作品已然构成了从类型风格到思想主题都具有一致性的“英雄主义三部曲”。
同年的《金刚川》则全面继承了《八佰》从相辅相成的多线视角到民族主义的英雄叙事,再到三国形象的人物塑造以及龙马精神的动物隐喻,加上中国新主流电影主力军郭帆在特效技术和吴京在人物塑造上的助阵,传统英雄主义电影的“2.0版”——新英雄主义电影就此诞生。
英雄的雕像也如《八佰》仓库楼顶的“八百壮士”护旗群像和《金刚川》的“血肉长城”人桥群像般得以重塑,英雄自身则成为神话传说和平凡现实之间的桥梁,承担了国家价值和大众想象的相遇,连接了神(成为民间信仰的三国形象)的曙光与人(对英雄进行想象与崇拜的众生)的希望。正如恩斯特·卡西尔在《神话思维》中所云,“神、人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消失了;英雄在两者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片尾美国老兵的话也印证这一点,“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却创造了神迹,那不是人类能完成的事,但是你们却做到了”。至此,参考电影大师费里尼把合拍片算作半部的设定,加上《金刚川》这“半部电影”,管虎构成了自己的“英雄主义”三部半。[1][1]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