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接受的大学教育(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跨入复旦大学校门时,我以为自此进入了美和诗的乐园,生命将呈现出自由可爱的模样。不曾料想,戴上校徽的同时,就被强行戴上了紧箍咒。
商界的“权力的游戏”
FT专栏作家加普:法国实业家博洛雷的经商方式,颇似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的手段。他对如何用最少的资本掌控一家公司命运的“艺术”驾轻就熟。
尼日利亚为何流传“还我腐败”之说?
FT专栏作家皮林:在尼日利亚,有一个正在迅速流传的话题标签:#还我腐败#。这是对尼日利亚总统反腐戏谑性的批评。这一批评反映出人们对该国困境的愤怒。
英国脱离欧盟十分愚蠢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对于英国脱离欧盟一事,大多数明智的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或者其他欧洲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会认为,英国疯了。
要命,还是要增长?
天则经济研究所王军:确保生命安全的增长是中国需要的模式,不仅因为它比其他提法更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因为这是一种长期、连贯和站得住脚的增长理念。
一次晕厥引发的“睡眠颂”
FT专栏作家凯拉韦:阿里安娜•赫芬顿昏倒了。这位全能名流把自己累垮了。倒地时她撞到脸,还见了血。9年后,这位《赫芬顿邮报》创始人发动了一场睡眠革命。
银行业的真正危险
FT专栏作家约翰•凯:可怜的桑德斯,如果你不了解负责监管全美银行的美联储和财政部,如果你不清楚银行业的真正风险,你怎么能够当美国总统?
不再耀眼的美国银行业
FT专栏作家邰蒂:10年前,高盛的净资产收益率曾达到耀眼的39.8%,如今它的股本回报率只有6.4%。不过,美国各银行的一季度财报仍有一些微弱亮点。
我们的工作是发掘新艺术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吴可佳:美国惠特尼美术馆馆长亚当•韦恩博格强调,为艺术家的创作早期提供支持,而不是在他们成名后介入,是他们的工作。
让CEO天文数字薪酬回到地面
FT管理专栏作家希尔:商界领袖2010年警告,离谱的高薪使CEO“可能被看作外星人”。如今这种情况更加属实:CEO们早已飞离我们的星系。
世界重回1970年代
库柏:鲜花、旗帜、手写纸条——纪念恐袭遇难者的场面让很多西方人联想起1930年代。但我却觉得,眼前的世界更像经济低迷、政坛怪象丛生、恐怖主义猖獗的1970年代。
卡梅伦邀奥巴马站台或适得其反
FT专栏作家卢斯:在距离英国退欧公投只有两个月之际,卡梅伦邀奥巴马访英不但不会为自己的“留欧”运动带来帮助,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中国外交政策的新调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贝德:中国当下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阶段,了解中国领导人对全球秩序的看法的形成过程,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新阶段的内涵。
崔健:从代言时代到不合时宜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铁志:新专辑《光冻》中的老崔依然令人佩服,在这个喧嚣光鲜但空洞贫乏的时代,他仍高举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尽管显得不合时宜。
生态型企业何以挑战BAT?
周掌柜:人机智能时代,以人为核心的社群会成为商业核心价值承载中心,带有个性化属性的社群很难被BAT式垄断布局掌控,这是生态型企业的机会,也是BAT的挑战。
土地使用年限到期怎么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最近,温州市因土地使用年限到期一事引发争议。如果对土地使用权高价续期,对于中国中产收入阶层,对于政府,对于法治信用,都将是不利的。
西方人钟爱明式家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马继东:明式家具符合一百年前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这几年,全球明式家具的收藏版图重心开始向中国回归。
英国退欧派想封奥巴马的口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奥巴马访问伦敦时,可能会暗示英国应留在欧盟,这对承诺英国能用欧洲交换到全世界的退欧阵营来说无异于巨大打击。
中国产能过剩背后的思考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宁:中国产能过剩之严重,发展速度之迅速,吸引了全球注意力。面对产能过剩,市场手段可以缓解和化解,但如果不能厘清各方策略反应,那将难以充分去产能。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分别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债转股之后,超发的货币怎么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在中国,十多年前债转股被称为最后的晚餐,如今盛宴再来,看似银行企业双赢,但如何避免多数人为少部分利益集团买单?
日本和欧洲:货币战弄巧成拙
FT专栏作家普伦德:市场波动已经让那些最坚定地致力于本币贬值的央行失去了战斗力,它们提升通胀至目标水平的能力被打上了一个比以往更大的问号。
中国高债务风险之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中国是否有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哪里?客观分析中国债务危机利弊条件,并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导火索加以高度防范,或许更务实。
京津冀PM2.5达标路线图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张春、冯灏: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在2030年降到国家标准,即35微克每立方米,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是必由之路。
另一个新加坡故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新加坡正开始一场“记忆的战争”。尽管李光耀仍无处不在,另一个叙述却开始兴起。这多元的叙述,或许能创建一个更值得生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