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卢进勇
嘉宾介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投资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学科带头人。教育背景: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详细]
卢进勇:现在流入制造业的外资,最近几年一般是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而流入服务业的外资要有百分之五六十,剩下还有其他一些行业,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结构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结构的变化,就是现在流入中国的外资,向这种高科技行业,比如说高附加值的行业,这一类外资比较多了。那种稍微低端一点的,劳动密集型的这些行业,这种外资减少一些了。
卢进勇:我认为这个行业不会都撤走。这个行业即使外资都撤走了,我们还有国内的这些企业,所以说这个行业不会空心化,只能说在一定的阶段,它的产量、规模会有所缩小。不会说形成整个行业的空心化。 因为有人撤走了,有人还会补充进来,当然要有一个变换的过程。可能外资撤了,我们有的国内的企业就补充进来,补充进来整个的生产还会发展,规模还会搞上去的。
卢进勇:一个是综合商务成本的变化,一个是竞争环境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优惠政策,我们国家这些年也都调整了,现在我们实行国民待遇,原来他们刚开始进来的那一段,我们利用外资初期,改革开放的初期,对外资是有一些优惠待遇,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其他国家现在引资的竞争也激烈了 ,现在的东南亚国家,甚至非洲、(前)苏联、东欧,都在引资,现在甚至美国、日本、欧盟都引资。
卢进勇:“以市场换技术”这是我们原来提出来的一个叫战略也行,叫策略也行。就是说你如果把技术给我拿过来,把好的技术给我拿过来,我可以给你一定的内销比例,也就是市场,给你一定的市场。应当说这个策略有一定的效果,不能完全否定。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就是来我们把目标定得太高,我们认为只要我让给你市场了,技术肯定就能来,但是这个现在看来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定位比较高,现在加以总结发现,市场是让了,但是技术并没有都进来。
卢进勇:我觉得中西部可以在另外几个方面加强一些。一个就是投资促进,在介绍中西部的优势,介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成绩,介绍中西部的投资环境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再加强一些,特别是要搬走的这些企业,我们可以给它讲一讲。还有一方面我觉得中西部应当在吸引高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向服务业,向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在这些方面中西部可以多做点文章。
卢进勇:以后我们引资的重点一个是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已经超过制造业了,这是我们引资的重点,当然服务业也有很多行业,这里面也会有经常变化。像房地产原来有一阵外资进来多了,后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当然现在房地产在服务业这边仍然是引资比较多的行业。一个是服务业,另外一个是高科技行业、高端制造业,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的生产行业,一些总部基地、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环保、节能行业,这些我们未来引资的重点鼓励的行业。
网易财经4月讯 今年2月,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关闭。此前,微软决定逐步关停原诺基亚在华手机生产线,关闭中国工厂后,部分设备被转移到越南河内工厂。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位于静冈县和神户市的工厂。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面对这些现象,有观察者夸大出一幅“外资大举撤离中国”的图景。那么,现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中国还是不是“外资友好型”国度?中国吸引外资的新政策和新机遇是什么?网易财经《意见中国》针对这一问题特别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以下为访谈实录:
外资投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网易财经:卢教授您好,欢迎作客网易财经。近期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话题在国内非常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是关于商务部他们就说,实际上中国现在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100亿,而且仍然在增长,而且现在是全球第一的规模。所以请教您一下,外资是不是真的在撤离中国,为什么官方的说法和我们的感受上会有一些差别?
卢进勇:去年就是2014年,我们利用外资达到了1100多亿美元,接近1200亿,应当说在世界上我们去年排第一,所以商务部这个说的是对的,今年我们利用外资还有所增长,而且在世界上排的也比较靠前。但是这个和有一部分外资撤离是两个问题。他们说的是流入,指的是这一年之内有多少新的外资流入中国,它有一个数字;我们现在说的是一个存量,就是已经来的这些外资,其中有一部分撤走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都跟外资有关,但是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谈问题的。
一个讲的是流量,新进入中国的资金,一个讲的是在中国的这些已有的存量,有一部分已经撤离中国的资金,所以我觉得应当说撤离这种现象确实也是存在的。商务部说的这个新来的外资,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走到了世界的第一位,这个也是对的,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谈问题。
网易财经:您能跟我们讲一下,从结构上来说,新进入的和流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卢进勇:应当说是这样,先说我们流入的外资。从最近这些年来看,流入我们国家的外资在结构上出现了几个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现在流入服务业的外资,比流入制造业的外资要多。我看了一下那个统计数据,现在流入制造业的外资,最近几年一般是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而流入服务业的外资要有百分之五六十,剩下还有其他一些行业,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结构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结构的变化,就是现在流入中国的外资,向这种高科技行业,比如说高附加值的行业,这一类外资比较多了。那种稍微低端一点的,劳动密集型的这些行业,这种外资减少一些了,这个是第二方面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讲从流入的角度来看。
从撤资的角度来看,现在撤走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或者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行业里面的一些个劳动密集的一些环节,这样的一些外资现在撤了,可以概括为叫候鸟型的这种产业,候鸟型的这种外资。也就是我们讲的加工组装这一块的,这些外资现在撤走了一些,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整个的投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他们有所撤走。从结构上来看,我觉得现在是这么一种状况。
网易财经:您刚才也讲到制造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流出,您觉得它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卢进勇:我这么回答你的问题吧,现在一部分行业一部分地区外资的撤离这是事实,这个我们必须要承认,它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确实已经宣布了要关闭工厂,要把资金撤走,把厂子撤走,这是事实。一部分行业是什么行业呢?就是我们讲的加工制造行业、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或者我们叫候鸟型的这种产业。候鸟型产业的意思就是,一旦你这个气候变化了,它就飞走了。什么环境?投资环境,包括综合商务成本,气候一高或者一低了,它就撤走了。什么叫气候的高低?就是整个综合商务成本的变化,投资环境的变化,它就飞走了,所以我们把这些行业叫做候鸟型产业,这个产业是肯定的,一些地区主要是在沿海地区。
在一定的地区、某些行业,外资撤离这个事实已经存在了。会不会形成一种趋势?我认为以后有可能形成一种经常的现象。你也可以说是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一种经常的现象,就是说用我们现在一个词叫新常态,常态就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所以我觉得这有可能出现,但是你要注意,它是在部分行业,在部分地区,并不是在所有的行业,在整个中国所有的地区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即使它是一种趋势,它也是在局部地区、某些行业。
网易财经:您能不能给我们估计一下外资从中国撤离的规模,它对我们的经济有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卢进勇:尽管规模不是特别大,现在我看了看不到一百亿美元,因为每年我们引入是一千多亿美金了。但是因为它往往都是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一些知名的公司、知名的品牌,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力、震撼力,所以影响比较大。
首先就是这些个加工制造的行业,由于这些比较大的一些龙头的外资企业的关停撤走,会对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出口规模会有一些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影响就是使得投资者会觉得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是不是发生什么变化了?如果说没有变化,为什么这些企业它关厂撤离呢?这个也是对我们的一个影响。所以我觉得一个是直接的影响,就是从生产规模,从产品的产量,从出口量,还有一个影响就是它对我们整个投资环境的一种判断,或者是对投资环境的一种信心、预期,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影响。
外资撤退负面影响被高估
网易财经:但是有人说,外资撤离中国可能会带来中国产业的空心化,您觉得这个危害力有这么大吗?
卢进勇:这个是这么看,就是对我们加工制造这个环节,或者说这些个行业,这些个外资它占的比重比较大,有的都占到了一半,他们如果撤离,会对这些行业的实体经济,还有生产规模、生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导致一定的减少。你也可以把这种减少叫空心化,但是我认为这个行业不会都撤走。这个行业即使外资都撤走了,我们还有国内的这些企业,所以说这个行业不会空心化,只能说在一定的阶段,它的产量、规模会有所缩小。不会说形成整个行业的空心化。
因为有人撤走了,有人还会补充进来,当然要有一个变换的过程。可能外资撤了,我们有的国内的企业就补充进来,补充进来整个的生产还会发展,规模还会搞上去的。
网易财经:刚才也谈到外商投资环境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说,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最大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有一个数据说,从2001年开始,中国劳动力的时薪以每年12%的速度上涨。
卢进勇:差不多。
去年我们国家的人均GDP是7575美元,就是2014年我们的人均GDP已经到了7500多美元了,你知道东南亚是多少?像越南、菲律宾、印尼、柬埔寨、老挝这些地方,普遍在1000多美元,人均,像缅甸才800多美元,像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1000来美元,我们已经7000多美元了。那你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讲,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来讲,那你的竞争力就是弱化了,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要看到,必须要承认、必须要加以分析、加以判断,这个是没办法的。这是我们讲的就是说针对这些行业来讲,我们竞争力确实有所下降。
但是针对非候鸟型的这些产业,这一类的加工制造业,甚至包括其他的一些服务业那我们还是有竞争力的。比如说高科技行业、高端制造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行业、服务业、总部基地、研发中心,针对这些个,那我们还是有竞争力的。比如说我们整个的市场规模很大,另外我们的经济增长虽然到了中高速,但是我们仍然在7%左右,另外我们整个的工业配套方面也比较强,还有我们的研发资源、高科技的资源也是不错的。所以从这些方面,从科技资源、工业配套能力等等,还有整个的市场,还有整个的经济的这种发展规模等等,以及我们国家的人均购买力,因为你收入水平提高了,工资水平提高,整个购买力也上来了,从这些方面我们对若干行业还是有优势的,有竞争力的。
网易财经:我手头有一个麦肯锡的报告,它是说从2007年—2012年,中国的工厂开始实施自动化生产以后,生产效率提高了11%,但是在东南亚这些国家远远没有这么高,所以想请问一下,您对这种自动化对劳动力成本的降低有什么看法?在这个综合影响之下,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是被夸大了?
卢进勇:你说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制造业行业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是有一个辩证的关系的,有的时候我们讲做经济分析,不能光看工资高低,你还得看看劳动生产率。比如说这个地方工资很低,但是劳动生产率也低,那这就不行,竞争力就不强;这个地方的工资比较低,但是劳动生产率还可以,那这个地方就比较有竞争力。劳动生产率有的是通过改进劳动管理来实现,有的是通过对员工加以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来实现的,有的是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工序来实现的,还有是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实现的。我们国家尽管人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任务的。
我们现在有些比较大一点的企业,也是采用了一些手段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它会一定程度上减缓工资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或者换句话说,可以一定程度上环节由于成本上升对外资的影响,但是这个有时候要做一些具体的分析。相对而言,我们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幅度可能比东南亚国家肯定是要快一些的。
网易财经:除了人力成本的上升,还有哪些国际国内的其他因素,是影响这些制造业离开中国的原因?
卢进勇:一个是综合商务成本的变化,一个是竞争环境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优惠政策,我们国家这些年也都调整了,现在我们实行国民待遇,原来他们刚开始进来的那一段,我们利用外资初期,改革开放的初期,对外资是有一些优惠待遇,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其他国家现在引资的竞争也激烈了,现在的东南亚国家,甚至非洲、(前)苏联、东欧,都在引资,现在甚至美国、日本、欧盟都引资,一方面把他们自己的引回去,另一方面还要把别人的引进去,这方面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环境的变化。由于这几个方面导致的现在外资在中国的布局,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就是有一部分开始撤离了。我一般把这种叫做布局性调整,或者有时候我把它叫做什么呢?我看也有一个词叫做结构性调整,我把它叫布局性调整。
建立真正法治平等的市场环境
网易财经:刚才提到了美国、日本、欧盟这些国家现在有一些这样的例子,像苹果公司在早前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制造部门搬回了美国,还有联想,他们也是跑到美国去建厂。
卢进勇:原来海尔在美国还建过厂。
网易财经:对,包括中国的企业也倾向去美国。美国对这些企业的吸引力是什么,哪些东西是中国没有的,反过来是我们要去追赶的?
卢进勇:美国有它独特的一些优势,你比如说美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大,我企业要想占领市场,就得到美国去投资,这是美国的竞争力,而且美国高科技产业发达,我要想发展高科技这样的投资,比如我想并购一个高科技企业,我想建一个研发中心,我想买点品牌,我想借助一些当地的研发资源,那我就得到美国去。
另外一个,服务业的投资,那我要想到美国去开拓市场,我就到美国去投资。因为服务业的最大特点,它是以商业存在,以办企业的形式来提供服务,你要想到哪个市场去,到那去提供服务,那你就得先到那去办企业。所以美国也是有它独特的一些地方的。再加上最近这几年,美国政府对吸引外资特别重视,它政府召开大会、成立机构、制定规划,专门要吸引外资,中国也是成了它的一个重要的引资目标国。另外美国整个的法规比较完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不错,所以美国的综合起来看,它对外资也是有吸引力的。
应当说,美国在前几十年,都比我们利用外资要多。2014年美国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被中国超过了,就是当年我们引进外资的规模,比美国还多了。实际来美国一直都比我们多。好像原来再往前有一年,我记得是2001年,那一年因为出现了911事件,美国的引资规模没有中国多,除了那一年还有就是2014年,剩下美国引资规模一直是老大,世界第一,中国排到第二、第三,没有美国多。这说明什么?美国是全球一个重要的投资市场,投资者还是首选美国的。我们可以在跟美国的对比中,向美国学一些东西。
当然有些现在一时也学不过来,比如高科技你不是一天两天能学过来的,还有完善的法制环境,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学过来的,但是有些地方可以学。
网易财经:哪些地方?
卢进勇:你比如说知识产权保护,这个我们就可以学一学,在这方面。另一方面,对外资都平等对待。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国家也平等对待了,我们国家在税收上最近这些年我们平等对待了,但是在审批管理体制方面,我们内外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去年才刚刚在上海自贸实验区试验准入全国民待遇,加负面列表清单。原来我们没有实施准入全国民待遇,也没有实施负面列表清单,这都是外资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些差距,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向美国学。
另外美国它在吸引投资方面也是有一套做法的,你比如投资移民,美国它吸引投资有一套措施,所以这些方面我们有的也可以学一学。我觉得知识产权保护,内外资的管理体制、审批体制这些方面的统一,以及投资移民,以及高科技行业的引资等等,我们还是可以向美国学一些的。
网易财经:但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想这些沿海的制造业如果要转移的话,能不能向中国内地转移?因为我们内地也很需要这些产业来拉动当地的经济,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就业。但是为什么一些企业我们看到他们去了东南亚,但是没有来到中国的内地,中国的内地还缺什么东西?
卢进勇:这个题目特别好。我们讲这些企业搬迁走了、撤退走了,它为什么不从沿海撤退到我们的中西部地区呢?它撤退到了东南亚,撤退到了其他的地方,撤退到了什么美国、日本、欧洲去了,对不对?应当这么说,前十几年,我们国家一直在实施产业转移的这么一个战略,企业搬迁的战略,就是向中西部转移,向中西部搬迁,我们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专业,企业搬迁的一个战略。整体来看我们这个战略还是比较成功的,应当说沿海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外商投资企业,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合肥等等这些地方,都在承接产业转移、承接沿海地区企业搬迁的过程中我们发展起来了。
但是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第一个问题这个搬迁、撤退的过程,现在看来不可能都搬迁到我们中西部,一点儿不往别的地方搬,一点儿不离开中国,这不大可能。有的企业就是我不想在中国再布局了,我要到其他地方去布局,这个我把它叫做布局性的搬迁,布局性的撤离和调整。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你中西部确实有吸引力,我有一部分企业确实搬迁到了中西部,但是中西部现在分跟哪儿比,跟沿海地区比它是有优势、有竞争力,但是如果就某些行业来讲,它要是跟东南亚比不一定有优势。因为中西部这些年综合商务成本、竞争环境也都发生变化了。另外中西部还有区位方面的一定的劣势。
网易财经:太靠近大陆?
卢进勇:不,中西部,你比如我到了成都。成都现在也想尽一切办法为外资企业提供便利,但是它终归还是比较远嘛,这个区位的东西,有一些你能克服,有一些是不能完全克服的。所以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我们整个中西部在吸引企业迁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缺憾,也有一些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网易财经:您觉得它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到改进,增加自己的优势?
卢进勇:我觉得中西部可以在另外几个方面加强一些。一个就是投资促进,在介绍中西部的优势,介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成绩,介绍中西部的投资环境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再加强一些,特别是要搬走的这些企业,我们可以给它讲一讲。还有一方面我觉得中西部应当在吸引高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向服务业,向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在这些方面中西部可以多做点文章。
因为我们也看到外资现在在进行布局性的调整,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因此我们引资的战略、策略、手段也要跟这个变化相适应。另外还有一条,中西部的区位不是有劣势嘛,我要想办法克服这个区位的劣势,我看他们现在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搞航空的产业园,直接的就用飞机把零部件运出了。另外搞铁路的连通,比如说渝新欧,渝就是重庆嘛,重庆、新疆、欧洲,还有像郑新欧,郑州、新疆、欧洲,还有像西安这边也是,现在他们做的包括成都,这样通过航空、铁路甚至通过水运,区位方面的不利因素给它缩小,甚至一定程度的给它克服,这样中西部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包括从沿海转的,包括从外国直接过来的。加快中西部的发展。
“市场换技术”策略错在定位太高
网易财经:对于引入外资我们有一个比较熟悉的词,叫做市场换技术,特别是在汽车工业还有一些其他行业里面,这个一直是一个主导策略。想请问您一下,这个政策实行这么多年以来,现在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这个市场究竟有没有换到技术,里面有哪些东西是现在值得反思的?
卢进勇:以市场换技术这是我们原来提出来的一个叫战略也行,叫策略也行。就是说你如果把技术给我拿过来,把好的技术给我拿过来,我可以给你一定的内销比例,也就是市场,给你一定的市场。应当说这个策略有一定的效果,不能完全否定。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就是来我们把目标定得太高,我们认为只要我让给你市场了,技术肯定就能来,但是这个现在看来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定位比较高,现在加以总结发现,市场是让了,但是技术并没有都进来,这个原因有两方面。
一个原因就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它不会给你的,你给我市场,我也不给你。有一些我不给你,有一部分我成熟了,我可能给你,这个是一个规律。因为企业研发出来的这些技术它有专利,有知识产权,它不可能说随便的就把它公开了,随便的就把它让出去了,那我这个企业没有竞争力了。我们国家的企业现在大胆的走出去,我们也是这个原则,我走到你那去了,你要是说让我出让一些一般性的技术,我可以,你给我市场我就出让一些,你要说拿一个市场来诱导我,让我把核心技术全都公开,都给你们,我宁可不去你们那个市场,我这个技术也不能公开,这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原来我说我们定位高,原来我们就不懂这个,就是定位定得挺高,以为我们一让市场,人家就什么东西都给你了,那不可能的。核心的关键的人家不可能给,甚至人家可以不进入你这个市场人家也不给。因此给的都是一些成熟的,标准化的,这点我们要总结经验,就是我们原来的定位有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要注意,外资进来它获得你一定的市场,这是国际规则。因为市场的开放是世贸组织的要求,外资拿不拿技术来,和市场开放不开放没有必然的联系。原来我们这两点上要加以总结,但是这个政策也有一定的效果,也不能都否定。
网易财经:中国一项有世界工厂的名号,前两年有个数据说,亚洲现在占到全球制造业一半的产量,中国又占亚洲的一半。
卢进勇:一半一半,那我们就是占全世界的25%
网易财经:对,四分之一。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说,我们中国之前基本上都是以低端的制造业为主,对当地的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触目惊心的。而且在成本这方面,在利润制造这方面,我们获得的是最少的。想请问您一下,在未来这种情况怎么能够让它不再重蹈覆辙?
卢进勇:我们现在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我们现在应当说是一个世界工厂,加工制造基地,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事实上是这样的,这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我们经过多年追求得到的一个结果,因为它增加了我们的GDP产值,扩大了我们对外贸易的规模,现在贸易世界第一了,没有这个哪行?GDP世界第二,没有这个不行。解决了我们上亿人的就业,也为我们增加了税收,另外我们整个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我们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这里面它也有贡献的。
我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一,一定程度的污染;二,资源的比较高的消耗;三,比较低的收益,这都是我们一定的代价。
当然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一些,也有人认为占领了我们的市场,冲击了我们国内的行业,都有,这个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世界工厂必然会产生的一些东西。我们看到了它的成绩,看到了它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想对策。未来我们还当不当世界工厂?我觉得还得当,中国的制造业还得发展,规模要进一步扩大,而且我们要由大变强,由大变高,这个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我们这么多人,我们没有工业怎么行,没有就业机会怎么行。所以不要看到问题就觉得这个东西要淘汰了,不能都淘汰了,我们要保留,要让它结构转型,结构优化,用新技术,让它逐渐减少消耗、减少污染,甚至让它零污染。
然后我们让它附加值高一点,由制造业的低端往高端走。如果打一个比方,不是叫微笑曲线嘛,原来我们在下面的这个位置,我们逐渐的要让它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走,走到两颊,两颊就是腮帮子,我们要一个完整的脸形,有的在低端,有的在中端,有的在两颊,走到了微笑曲线的两端,高端,要由下巴子走向腮帮子,要一个完整的脸形,这是中国以后制造业中端、低端、高端并举,尽量扩大高端和中端,减少低端。但是制造业我们还是要保留的,我们就是要调整,结构转型,另外一个升级、主要走向中高端。价值链、产业链,我们要一个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
未来引资的重点是服务业
网易财经:我们刚才提到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其实现在在国际上也有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叫做工业4.0,这个是德国提出来的,还有美国他们也在形成工业的复兴,工业升级。想请您帮我们解读一下工业4.0的内涵是什么,它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物联网吗,是机器人吗,是3D打印机吗?
卢进勇:工业4.0是德国首倡的,就是德国提出来的,我们国家的提法叫中国制造2025,2025就是还有十年,所以我们也有一个方案。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制造2025,主要讲的就是要发展高科技行业,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德国的4.0是对应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德国讲了它的内容,叫做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我给它概括为就叫互联化,就是互联网,互联化、智能化、灵活化,我给它概括为三个。
互联化,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在往前推就是物联网,另外智能化,都是智能的,工厂都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另外灵活化,很多产业的边界、企业的边界、零部件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接近,所以德国的4.0是对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讲的,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物流。
我们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基本的意思应该说要学德国的做法,我们定的目标是要通过这个战略,这个规划,把我们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要走向中高端,走向制造业的中高端,并不是要放弃制造业,而是要强化制造业,要把它的规模搞得更大,要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我们定了十个重点要鼓励发展的行业,我看了看,跟德国那个还真是比较接近。比如现在的机器人,数控机床,包括你说的3D打印这些,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铁这些都在里头,第一是工业,制造业的,有形的,但是一定要是高端的,高科技的,我们定了十个行业,在未来的十年要把它搞起来,要发展起来,这是它的内容,还有它的含义、它的目标。
网易财经:您觉得现在工业4.0的潮流,跟现在外资撤离中国之间有没有一个逻辑上的关系?
卢进勇:这么说吧,我觉得这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现在比如说搞中国制造2025,这个规划还没有正式公布,现在这个精神,一些内容大家都知道,这个和现在外资的撤离我觉得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说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原因,外资撤离是一个结果,没有这种因果关系。
网易财经:在工业4.0全球的潮流下,对外资撤离中国有影响吗?
卢进勇:这个倒会有一点影响,但是不是直接的。因为刚才我们分析了,外资撤离是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综合商务成本的变化,以及其他国家引资的竞争等等这么撤离的。应当说像美国、日本、德国他们现在搞这种高科技,尤其是德国搞4.0,有一点联系,可能有一部分企业会回到他们的国家,参与工业4.0的这些发展,但是应当这么说,我觉得也不是主要的原因。外资的撤离和中国国内,中国制造2025联系几乎没有什么,不大,外资的撤离和别的国家搞的这种工业的现代化,再工业化、工业4.0有一小点联系,关系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特别大。
我倒觉得新引进的外资,不是撤离的,新引进的外资和我们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有联系,因为我们这个等于是一个发展战略,我们工业要升级,要换代,要有新的目标,那么外资进来的时候,吸引外资要和这个相结合,鼓励外资更多的进入这些领域。所以我觉得对引资是有好处的,是有推动的。
网易财经:伴随着未来全球制造业新格局的形成,也是我们自身的政策在做一个引导,未来我们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资,怎么样去调整自己才能够吸引到这些外资?
卢进勇:以后我们引资的重点一个是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已经超过制造业了,这是我们引资的重点,当然服务业也有很多行业,这里面也会有经常变化。像房地产原来有一阵外资进来多了,后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当然现在房地产在服务业这边仍然是引资比较多的行业。一个是服务业,另外一个是高科技行业、高端制造业,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的生产行业,一些总部基地、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环保、节能行业,这些我们未来引资的重点鼓励的行业,这个肯定是我们要加快发展。
跟贴热词: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